來源:央視網(wǎng)
2021-12-07 10:52:12
6月26日,“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由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在港正式亮相。探深空,訪明月,解天問……幾十年來,國家?guī)状教烊私永m(xù)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xiàn)在,探月“繞、落、回”三步走目標已如期完成。此次多名航天科學家以及月壤到港,不僅展現(xiàn)了祖國航天科技的硬核實力,更是引發(fā)了香港社會的熱烈反響,激發(fā)了很多香港青少年致力于祖國發(fā)展的熱情。
本次“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覽在《我和我的祖國》歌聲之中正式揭幕,由嫦娥五號從月球采集回來的土壤樣本在香港會展中心亮相。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本,這次月壤首次入港,吸引眾多香港市民前來一睹真容。本次展出的樣品重量為77毫克,樣品盒整體采用特種玻璃制成,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讓參觀者看得更加清楚。能夠近距離觀察到中國自己的探測器從月球上帶回的土壤,這讓香港各界人士大開眼界。
除了月球土壤之外,本次展覽通過實物展示科學家使用過的物品、書信以及探月裝置等具有吸引力的展品,立體呈現(xiàn)百年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救國,科技報國、興國、強國偉大事業(yè)的感人故事。
現(xiàn)場還設置了一些VR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參觀者更加全面的接觸到航天知識。
為了讓香港市民更多的感受到航天科學的魅力,本次活動還邀請到了多名航天科學家來到香港,包括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fā)軔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系統(tǒng)總設計師孫澤洲、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zhí)行總監(jiān)張熇等。這樣豪華的陣容,也被很多媒體稱作“宇宙天團”。他們走訪了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多所中小學,與香港青少年分享國家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和最新情況,也讓航天熱潮在香港持續(xù)升溫。
83歲的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在和學生們的交流中時刻不忘鼓勵年輕人加入到航天事業(yè)當中。陳柏錀是香港培僑書院十二年級的學生,平時經(jīng)常在學校活動中擔任司儀的他,卻發(fā)覺這次同學們的反應有些不同。
他們走訪了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多所中小學,與香港青少年分享國家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和最新情況,也讓航天熱潮在香港持續(xù)升溫。83歲的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在和學生們的交流中時刻不忘鼓勵年輕人加入到航天事業(yè)當中。陳柏錀是香港培僑書院十二年級的學生,平時經(jīng)常在學校活動中擔任司儀的他,卻發(fā)覺這次同學們的反應有些不同。
香港培僑書院十二年級學生 陳柏錀:這次龍院士來了,我發(fā)覺同學們都很踴躍地想問問題。我覺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這令我感嘆到,原來影響力如此大,我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個人可以影響在座那么多人。
在和龍樂豪院士短暫的接觸中,老人家儒雅平易的作風,堅持奉獻的精神,讓陳柏錀感受頗深。
香港培僑書院十二年級學生 陳柏錀:他一輩子都投放在航天事業(yè)當中,才能得到這樣的成就,我希望未來一直堅持自己想做的東西不放棄。
從小就對科技充滿興趣的陳柏錀,平時喜歡研究計算機和機器人,父母也期待他未來能夠在更廣闊的天地有所作為。除了分享從事航天研究的樂趣和經(jīng)驗,這些國寶級的專家還傳遞了科研工作不怕失敗、勇于探索的精神。
88歲的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fā)軔院士,就向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一次失敗經(jīng)歷。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fā)軔: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教訓最深刻的是我年輕的時候,參加中國第一個研制的導彈東風二號。這個失敗最大的教訓是我們沒有做充分的地面試驗,匆匆忙忙上天了,把問題暴露在天上,給國家?guī)磉@么大的損失,一輩子不會忘記。
廖偉驄是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聽到戚發(fā)軔院士的話,他的感觸很深。
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 廖偉驄:。我們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我們就不停試。科研最有意思的是每一次試的時候,都會帶給你一個很大的滿足感,因為這些東西不是一板一眼,是要自己去想,然后自己去設計、去摸索,而這個過程本身是很滿足。
廖偉驄在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還參與了嫦娥四號和天問一號著陸區(qū)的地形地貌分析與評估工作,這次展覽中的VR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是由他們團隊設計的。本次交流,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與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總監(jiān)張熇也專程來到了他們的實驗室參觀指導,能和專家進行近距離的交談,廖偉驄覺得受益匪淺。
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 廖偉驄:上一輩,或者上上一輩的航天人,不是看他們的東西就能學到,得和他們一起相處一段時間,了解他們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怎么樣看、先想什么、會先做什么。
中國近年來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成就,讓廖偉驄覺得無比自豪,而前輩們從無到有的奮斗精神,更讓他覺得欽佩。
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 廖偉驄:他們從什么都沒有,搭到現(xiàn)在有神舟五號,有楊利偉,還有天宮天和……你不覺得很帥么?覺得是一件很厲害的事。
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僅鑄就了輝煌的歷史,也為包括香港學子在內(nèi)的中國年輕一代創(chuàng)造了未來廣闊的舞臺。訪港的科學家們帶來的不僅是自豪,更有滿滿的希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fā)軔:我們那一代解決有無問題,人家有,我們沒有,現(xiàn)在我有了,做到了。現(xiàn)在的青年面臨著什么挑戰(zhàn)呢?做到趕超,你沒有我有,你有我比你強,所以任務很艱巨,我相信年輕人,包括香港的年輕人,肯定比我們老一代干得更好,因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一代比一代強。
一份期待,一份囑托,在年輕人的心中萌芽著,激勵著他們,在航天事業(yè)和科學研究,又或者未來大灣區(qū)和祖國的建設中,揮灑青春和汗水。
每到學校交流,結束時科學家們都被香港的年輕學子們團團圍住求合影、索要簽名、追問問題。吸引香港公眾的不僅是中國航天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中國航天事業(yè)一步步發(fā)展到今天的背后原因。
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 龍樂豪:1949年解放以后,我才開始上小學。我曾經(jīng)是一個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設計師,我是一個典型的知識改變命運的代表,可以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龍樂豪的今天。
中國工程院院士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fā)軔:最高尚的愛、最偉大的愛是愛國家,愛這個國家才能把你最寶貴的東西獻給這個國家。現(xiàn)在不需要拋頭顱灑鮮血,只要把時間、知識、精力獻給崗位、獻給事業(yè)、獻給國家,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最高尚的愛是愛這個國家”,科學家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悟,讓更多香港年輕學子融入祖國發(fā)展的理想抱負拔節(jié)生長,也在更多香港年輕人心中厚植了家國情懷。
從2003年起,國家航天員和航天科學家已數(shù)次訪港交流。中國航天正不斷刷新人類探索宇宙的紀錄,這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取得,包含著香港同胞的熱情支持,也離不開香港科學家的積極合作。
現(xiàn)在,香港正主動對接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積極參與國家各方面的發(fā)展。“最高尚的愛,最偉大的愛是愛國家”。相信類似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喚起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航天熱、科技熱,還能進一步提升香港民眾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