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5-02-21 15:55:02
何小青是一位在西南邊陲扎根基層的藏族女干部,曾任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咯爾鄉德勝村駐村第一書記。2024年8月,何小青在下村開展入戶工作途中不幸墜河遇難,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由于遇難時手機遺失,何小青沒有留下生前工作時的第一手影像資料,而在當地干部群眾的追憶中,她是一朵扎根祖國西部的“高原玫瑰”,堅韌而細膩,綻放在防災減災的第一線,綻放在托底性幫扶的主戰場,綻放在矛盾化解的最前沿,綻放在德勝村村民們的心中。
何小青,藏族,共產黨員。2006年大專畢業后,當過教師和四川省金川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干部。2023年8月,在新一輪鄉村振興駐村輪換中,生活工作在縣城的何小青,主動請纓到該縣咯爾鄉德勝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德勝村黨支部書記劉再瓊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何小青的情形。
四川金川縣德勝村黨支部書記 劉再瓊:我心想怎么給我分這樣一個第一書記,看她干干凈凈的,不像做事的人,年輕女子她能做什么。
德勝村依山而建,山中溝壑縱橫,其中石家溝是最大的一條。
一壩之隔便是德勝村一組四十余戶村民的住所。以往,村里常受洪水侵襲,尤其到了夏季,水患更是肆虐成災。
為解決水患問題,咯爾鄉為德勝村爭取到了以工代賑項目,在石家溝兩岸修建防洪堤。
剛到德勝村不久,何小青便發現部分村民與村“兩委”因防洪堤的建設正在鬧矛盾。村民認為,原來的設計方案無法滿足防洪的實際需求。
村民們提出加高堤壩的建議,但這意味著工程量的增加和額外成本的投入。然而,在以工代賑項目中,實施方案與資金都已確定,很難更改。
四川金川縣德勝村黨支部書記 劉再瓊:我堅決反對,我說不增高,因為沒錢,增高堤壩去哪兒找錢。
為了深入了解情況,何小青走訪了多位村民,實地考察了歷史上洪水翻壩的情況。她認為,村民們的訴求合理,堤壩加高確有必要。于是,迅速向鄉政府反映了這一情況。
四川金川縣咯爾鄉原黨委書記 寇良峰:她第一次說的時候我就拒絕了,那時她剛到鄉鎮駐村,我想她沒有別的工作經驗,老百姓跟她說了,可能跟著老百姓的思路走了。
寇良峰的話并沒有勸退何小青,她之后又多次找到鄉政府。在何小青的堅持下,鄉里同意請來設計公司重新勘察、計算, 堤壩可以加高,但需要自行解決多出來的資金缺口。
產生的額外費用,空缺怎么填?何小青沒打“退堂鼓”。為了做到既合情又合規,她和村干部多次討論,決定從材料組織、提高機械調度效率上摳出一部分錢。
與此同時,何小青和村干部們動員村民自愿投工投勞。
在何小青的駐村日志上,記錄了修建防洪堤的過程:
9月16日,查看防洪堤工程施工隊前期畫線準備;
9月18日,召開會議商議防洪堤工程實施前準備工作方案;
9月20日,召開社員大會通報實施方案……
防洪堤10月中旬動工,12月下旬完工,兩個月零五天的時間里,無論天晴下雨,何小青每天都要去工地上守著,緊盯施工質量。
2023年12月,防洪堤驗收成功,最高處加高了3米,整個防洪堤延長了500米。
2024年夏天,金川縣降水多雨季長,汛情十分嚴峻。這道新建的防洪堤,成功抵擋了三次洪水,德勝村得以安全度汛。
修建防洪堤讓村干部和村民們對溫柔的女娃子何小青刮目相看,漸漸地把她當成了“自家人”。這份信任為何小青日后解決村里的矛盾糾紛打下了基礎。
德勝村地處金川水電站施工建設的主要區域,各種利益矛盾交織。多年前,金川水電站施工占用德勝村集體林地資源,涉及林地征收補償費用1100萬元。然而補償款遲遲沒發下來。
村“兩委”和村民們的分配意見不一致,分配方案難以確定,導致這筆補償款在村集體賬戶上“趴”了五年。村民們對此意見很大。
到底是把資源費全部分給老百姓,還是留存一部分給村集體?何小青和村“兩委”干部溝通之后,最終統一了分配意見。
四川金川縣德勝村黨支部書記 劉再瓊:她說老百姓要分就給老百姓分完,我們就說老百姓的強烈要求就必須分。
是按現有戶籍人口進行分配,還是以林權改革實施的2008年12月31日在冊的戶籍人口為準,意見很難統一。
走訪中,何小青與村干部們認真聽取老鄉的意見,最終村民進行投票,通過了以林權改革實施的2008年12月31日在冊的戶籍人口為準的分配方案。
然而,投票選出分配方案僅是第一步。接下來,統計人口、確定分配名單等工作更為煩瑣,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令人頭疼不已。
四川金川縣德勝村駐村工作隊原隊員 鄭向東:特別是村民提出來,已故的人口是否在分配的時間段里,因為時間已經很久,大家也不是很清楚。何小青就提出來,到墳頭上去,具體核實死亡時間是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還是以后。
分配名單前后公示了三次,村民意見從幾十條、到幾條,再到0條。終于,在2024年5月17日,村民們簽下了承諾書,進行了最終確認。
1100多萬元的補償款終于得到妥善解決,村民每人分了9000多元。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何小青一有時間就走村入戶,她的工作日志上,也記滿了走訪情況、村民家中困難。除了解決村民眼前困難,何小青還在一次次走訪和培訓中,積累了關于村子長期發展的思考。
德勝村有種梨樹的歷史,但是隨著品種老化,交通相對不便,以及青壯勞動力逐漸外出務工,村里的梨樹基本處于無人管護的狀態。來到村里之后,何小青動員了退役軍人等回村承包梨園。
四川金川縣德勝村梨園負責人 盧顯兵:何書記這個人非常扎實,當時就和何書記談,書記說技術人員以后慢慢給你們找,這些都沒什么問題。
在村里協調下,盧顯兵很快承包了村里150畝梨園,何小青協助他們了解政策、爭取補貼,介紹技術專家。今年初,盧顯兵申請的梨園培育補助也完成了申報,他的信心更足了。
2024年8月22日,何小青在下村開展入戶工作途中不幸墜河,聽聞消息,很多村民自發跑來河邊,幫著尋找。經過近9天的搜尋,8月30日,救援人員發現并打撈出何小青的遺體。
四川金川縣德勝村黨支部書記 劉再瓊:這女子不怕苦不怕累,她把我們德勝村就當成她自己的家,把這些村民都當成她自己的親人一樣。
何小青的丈夫 謝志強:她的原話是,我也沒有多大的能力,但是我能夠在我有限的能力范圍內,盡量為老百姓多辦點事,盡量能給他們辦成事,也不枉我到那兒去當這個第一書記。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根扎基層,摸實情,解實困;建功西部,能力和辦法的背后,是干事創業的初心和堅守;信念堅定,奮發有為,在基層服務的崗位就是報效祖國的陣地。牢記總書記囑托,何小青就是在踏實執著地把一件件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把人們心中的一個個問號變成了感嘆號。斯人已去,但這片土地和人民都不會忘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