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5-03-19 10:37:03
央視網消息:3月20日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春風輕拂大地,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游園賞花,打卡拍照,春日文旅消費火熱;實干奮進,搶抓農時,田間地頭奏響春之曲。下面就跟隨記者鏡頭,去領略各地的百花爭艷、萬象“耕”新。
安徽蚌埠:小麥拔節正當時 智慧田管精準高效
眼下,全國多地的小麥陸續進入拔節期,各地春耕春管工作也進入重要階段。近日,安徽省懷遠縣剛剛經歷了一場倒春寒,那么天氣給當地小麥造成了哪些影響?當地的春耕春管工作又有哪些應對?
在安徽省懷遠縣的龍亢農場,記者身后就是剛剛在寒潮當中遭受了凍害的小麥田。這里的小麥生長情況如何呢?大家請看,這就是一株剛剛經歷過凍害的小麥,外側的部分葉片已經變得枯黃,而當地的農技人員在第一時間進行補救,可以看到它中間的部分又抽出了綠色新葉,并且已經開始正常生長了。
放眼望去,整片麥田的長勢還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可以看到,農技人員們還正在認真細致地排查小麥的受凍情況。除了農技人員之外,在這塊小麥田里還有4臺高地隙植保機和6臺無人駕駛植保機補噴肥料,以此來加快受凍小麥恢復的進程。
拔節期是決定小麥品質和產量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不僅要補施肥料,還要注意除雜草、防蟲害。這些工作也可以利用剛剛提到的智能植保設備完成,可以說是“一噴多效”,不僅節約人力,還大大提高春季田管的效率。
除此之外,保持充足的水分也是春季田管的重要環節。記者身邊的這臺“一體化智慧灌溉閘門”,在這片2.2萬畝的小麥田里,一共有200多臺這樣的設備。當需要開閘放閘的時候,只需要在手機或者電腦上輕輕一點,就能實現遠程操控。
這樣操作得以實現,依托的是一張智能物聯網。這張物聯網鏈接了多臺土壤分析儀、苗情監測儀、氣象監測站等智慧農業設備,將麥田里的各種數據實時傳送到智能電子大屏上。農技專家通過實時數據,再結合田間巡檢無人機搭載的多光譜監測系統反饋的苗情狀態,以及農技人員田間實地調查情況,形成一套春季田管指導方案。比如,剛剛提到的修復凍傷小麥,就是通過監測系統捕捉到了缺肥發黃的田塊,才得以精準、高效地補施肥料。
這些設備的頂部都架設了太陽能電池板,在農場也隨處可見的風力發電裝置。除了“智慧田管”之外,當地也是把“綠色生產”落實在了方方面面。未來幾天,這里的小麥將進入孕穗期,也就是小麥需肥高峰期,期待到那時,各種智能設備繼續大顯身手。
四川江油:春耕備耕正當時 高標準農田助力增收
春回日暖,田耕正忙。眼下,四川江油市搶抓農時,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農資保障、農機檢修等多項舉措,保障春耕備耕工作有序推進。
在江油市重華鎮的一片高標準農田里,一臺臺拖拉機正在作業,撒播生物有機肥,為即將開始的水稻種植做好準備。
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率。今年,江油市計劃建設6000多畝高標準農田,目前已完成4000多畝。這些高標準農田采用生物有機肥、現代化農機作業等新技術,讓農業生產更高效、農民收入更可觀。
江蘇如東:紫菜搶收忙 價格同比增長約三成
眼下,正值海上紫菜大量收獲的季節。在條斑紫菜的核心產區——江蘇如東,工人們趁著晴好天氣,抓緊出海采摘。
從空中俯瞰,在如東這片退潮后的灘涂上,一排排紫菜筏架,整齊有序。這幾天天氣晴好,工人們趁著退潮時機,搶收紫菜。
如東縣位于黃海之濱,當地優越的氣候、水溫等條件孕育了優質的條斑紫菜。據采收工人們介紹,今年是個豐收年,出口需求量增大,紫菜產量和價格都得到大幅提升。
據了解,如東縣共有14萬平方米的條斑紫菜育苗面積,海上栽培面積11萬畝。全縣約60家紫菜加工企業,從業人員過萬人,年加工干紫菜達12億張,占江蘇全省的三分之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