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1-07 19:40:01
新華社倫敦1月7日電 記者手記:臨陣換將 英國“脫歐”有變數?
新華社記者 桂濤
就在英國即將和歐盟開始史無前例、冗長復雜的“脫歐”談判前,英國駐歐盟大使伊萬·羅杰斯突然宣布辭職。唐寧街10號不得不臨時更換“脫歐首席談判官”,這為本已懸念迭起的“脫歐”再添變數,也從側面反映出“脫歐”本身的艱難。
雖然替換羅杰斯的蒂姆·巴羅也是擁有30多年外交經驗、曾擔任英國駐俄羅斯大使等要職的資深外交官,但英國在與歐盟“脫歐”談判前,戰事未開先損一將,已然在士氣上敗了一陣。
羅杰斯沒有明確給出辭職原因,但輿論普遍認為,他在英國即將開始“脫歐”前的關鍵時刻突然去職,主要是在“脫歐”理念上與英國政府有距離;而他選擇在新年伊始辭職,是為了讓自己的繼任者能夠在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前盡早接手,使辭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英國媒體2016年12月曾報道說,熟悉歐盟事務的羅杰斯私下表示,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有可能長達10年,遠遠超出目前政府預計的兩年。他還表示,即使協議最終達成,也需要歐盟其他成員國批準,失敗的幾率很大。他甚至直言英國一些內閣部長目前為止在“脫歐”問題上還是“思維混亂”。羅杰斯的悲觀預期和無情批評引發英國一些國會議員的抨擊,指責他是不識時務的悲觀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羅杰斯在英國開始“脫歐”談判前辭職,雖然對正需要談判專家的英國而言是一個打擊,但也不完全是件壞事。與其讓信心不足、臨陣不決的羅杰斯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坐上談判桌,不如干脆另換一將,把握更大。
公投“脫歐”至今,英國國內主要在做一件事——凝聚共識。是否會有二次公投、公投是否具備法律效力、議會和政府究竟誰有權打響“脫歐發令槍”……對這一個個棘手問題在法理和程序上進行梳理,就是凝聚共識的過程。
羅杰斯辭職和此次英國駐歐盟大使的換將也可以說是英國在“戰前”的一次凝聚共識。
“脫歐”主導權目前實際上還掌握在內閣手中,即使英國最高法院在本月判決政府開始“脫歐”需經議會批準,內閣實質上還是“脫歐”進程的“總設計師”。在移民、歐盟共同市場準入等關鍵問題上,最終還是要由首相特雷莎·梅本人決策。英國在布魯塞爾“首席談判官”的替換恐怕很難對“脫歐”造成實質影響。
就在羅杰斯“閃辭”后不到一天,特雷莎·梅即宣布任命有“強硬的談判高手”之稱的巴羅補缺,顯露出她對當前局面的把控胸有成竹。
但“脫歐”畢竟很難一帆風順,是否會產生更多像羅杰斯這樣因為認知不同而離職的英國官員,恐怕是特雷莎·梅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