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1-19 17:14:01
新華社布魯塞爾1月19日電 通訊:為伊憔悴終不悔——記比利時中醫藥聯合會會長林國明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第一次與比利時中醫藥聯合會會長林國明見面,就被他敏捷的思維和充沛的活力所吸引,很難想象,他已經是一位65歲的老人。一瓶紅酒打開,也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少年時,正值壯年的父親因病離世,自此林國明立下行醫之志。之后,他順利考入老家浙江醫科大學中醫系,留校任教并很快嶄露頭角。上世紀80年代初,他曾多次被學校派往日本多地講學,受到廣泛歡迎。
1990年,林國明以中醫學者身份到歐洲巡回講學。面對當時中醫在歐洲“民間熱,官方嚴”的尷尬境地,他很快產生了要在歐洲推廣中醫的想法。經過9個月考察,他決定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建立中醫研究所,一邊從事中醫研究,一邊接診患者。
對中醫和自身技術自信滿滿的林國明堅信自己很快能在比利時立足。在他看來,中醫在很大程度上能彌補西醫的不足: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可以立判病情的根源起因,沒有西醫那么繁瑣;在論治方面,中醫治療手段多樣化對某些疾病有獨到之處,效果立竿見影;中醫藥治療副作用少,安全度大,對許多疾病的治療能避免手術治療和藥后中毒癥。
然而,現實很快展現了殘酷的一面:比利時不接受外來中醫,醫療費也不能列入醫療保險范圍。像他這樣一個外來的“和尚”,只能憑真本領,贏得病患的信任,才有可能打開天地。
1992年,一個讓他展現中醫魅力的機會降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位從事花木生意的大老板、65歲的哈利因患肝癌陷入肝昏迷,生命垂危。情急之下,哈利的家人通過一個中國朋友找到了林國明。在重癥監護病房,林國明經過望聞問切開出中藥處方。家人在將信將疑中給他連服三劑中藥后,哈利從肝昏迷中蘇醒過來。兩周后,竟然奇跡般出院了。
這件事很快在當地引起轟動,林國明在布魯塞爾的中醫研究所也變得門庭若市。但新的煩惱隨之而來。由于中醫研究所靠近北約總部,大量人員出入引起了警方關注,有一段時間,每一個進出的人都會被盤問。一個月后,可能是由于盤問過程中聽到了太多不可思議的治病故事,負責暗訪的探長主動找上門來,要求與林醫生做朋友。
就這樣,幾十年來,林國明在布魯塞爾、鹿特丹、不來梅及巴黎懸壺行醫,融合中醫理論、中藥、氣功、針灸、整骨、點穴、推拿綜合治療,不僅為華人服務,更深入歐洲民間,救治了無數病患。
終于,他的努力換來了認可。2000年11月,他以中國傳統醫學專家的身份,正式獲邀加入比利時針灸醫師聯盟,同時成為歐盟傳統中國醫學協會的創始會員。如今,林大夫的診所早已得到比利時醫學會的承認,列入了醫療保險名單。
前幾年,比利時前國王阿爾貝二世犯了腰痛病,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他拄著拐杖很心疼,于是有人向國王推薦了林大夫。國王給林大夫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表示,御前醫療小組已經把他治好了,下次生病時,他一定來找林大夫,也想看一回中醫。
站穩腳跟后,林國明開始將更多精力放在了中醫推廣上。在他看來,當今歐洲一些與中醫中藥有關的現象令他這個老中醫無法袖手旁觀。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制度,比利時中醫藥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醫聲譽,例如一些人去中國學習幾個月回來就開始給人治病。
2014年,他主導成立了比利時中醫藥聯合會,團結各方力量,積極開展對比利時政府部門的政策公關,向比利時民眾展示中醫魅力,使得中醫在主流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林國明用“不悔”兩個字來總結自己大半生的經歷:不后悔當年選擇了中醫,更不后悔把在歐洲推廣中醫作為畢生的追求。據悉,林醫生的二女兒在比利時知名高校魯汶大學醫學專業畢業后,如今又在中國中醫藥大學進修,學成之后將很快接他的班。
林國明向記者表達了一個愿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把中醫藥列入政府間談判,像建立孔子學院那樣在歐洲國家建立更多的中醫中心和專業技術管理機構,共同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最終使中醫作為一個醫學體系得到西方社會和醫學界的廣泛認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