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2017-08-12 07:52:08
亞洲不斷變化的人口統計數據似乎正在預測這一地區的贏家和輸家。年輕國家正在享受人口紅利,而老齡化社會正在想方設法控制成本。近日,《外交官》雜志網站刊登安東尼·芬森的文章指出,只要政策制定者們能夠把教育、移民和技術等因素轉化為發展優勢,東亞超老齡化社會的未來并不像人們擔憂的那樣黯淡。文章編譯如下: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份研究勾勒出世界增長最快地區老齡化的贏家和輸家。日本(去年人口減少30.8萬)可能在2020年到2050年遭遇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下降1%的困境,不斷增長的醫療和福利成本將給公共財政帶來巨大壓力。而中國、韓國、泰國等也均被認為將在同一時期遭遇GDP每年0.5%的下降。這不免引發擔憂:新興的亞洲將在變富之前變老?
未變富先變老?
中國已經有2億老年人,比整個歐盟的老人總數還多。未來三年,中國工作年齡人口預計將減少1.7億人。
渣打銀行預計,到2020年,快速老齡化將打擊中國、韓國、泰國的GDP增長,早于中國預期過渡到高收入國家的時間:2026年(泰國預計為2040年)。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未來幾十年里,亞洲的老齡化速度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區。到2050年底,亞洲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9.23億。
生育率下降、壽命延長和死亡率下降等因素共同促成亞洲老齡化的快速步伐,也給各國政府帶來許多麻煩。
“各國應對加速老齡化的制度支持尚未到位。”渣打銀行指出。
亞洲也有贏家
不過,亞洲也有一些人口贏家。在那些國家,不斷擴大的年輕勞動力群體被視為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排名最靠前的是菲律賓,2020年至2050年,菲律賓將享受到GDP每年平均1.5%的增長。同一時期,馬來西亞、印尼和印度預計都將實現GDP每年平均增長1%。越南以及對移民持友好態度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預計也將是人口受益國。
IMF敦促各國政府進行勞動力市場改革,例如采取更靈活的就業制度、鼓勵外籍員工、提高女性參與率、擴大幼托設施等,以幫助減輕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日本,所有這些措施都已被采納。盡管日本官方并不歡迎大規模移民,但其外國居民人口已悄悄增長到230萬。在2016年,外國居民人數增加了15萬,使得日本總人口下降的數量減少了一半。
別擔心,有“救星”?
然而,并不是所有經濟學家都將老齡化視為現代社會的主要負面因素。在澳新銀行今年6月的一份報告里,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耶特森加指出,人口老齡化“并不一定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或長期停滯……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系列因素共同導致了許多經濟體經濟增長的下降趨勢。在我看來,人口只是其中最不值得擔憂的一個因素”。
耶特森加認為,首先,人口預測可能出現偏差,就像上世紀70年代美國出生率的下降,完全與此前的預測相反。其次,人口趨勢“并不是靜態的,且極為敏感”。比如,得益于女性經濟學影響,日本現在的女性就業率比美國更高。隨著逾3億額外雇員進入亞洲勞動力市場,政策制定者的重新推動可能創造出第二次“人口紅利”。
“即使在最先進的老齡化社會,技術創新仍可以推動經濟增長”,耶特森加指出。根據世界經合組織的報告,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很可能處于引進機器人的最前沿……那里往往資金充足、廉價勞動力稀缺,技術能夠填補這項空白,并推動更高的經濟增長。
耶特森加建議,政府項目可以幫助員工進行再培訓。比如新加坡的“技術未來”計劃,向培訓者提供專業教育課程。據了解,年長的員工更傾向于信息技術方面的課程,這說明這些培訓項目可以幫助成熟員工更好地適應日益變化的勞動力市場,并延長他們的職業生涯。
教育也被視為老齡化社會潛在的“救星”。在澳大利亞等國,年輕人群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承載著人們的“一線希望”。因為在那里,年輕人群全日制教育的參與率創歷史新高,達52%。“這是另一個人口變化可控的提醒”,耶特森加說,高收入、高技能員工的消費情況,可以抵消人口下降造成的部分影響。
最后,移民被視為另一種潛在解決辦法。因為最近的研究表明,一個人收入多少很大程度是由他生活在哪里所決定。除了提高勞動力數量,移民還能增加一國人口中年輕人群所占比例。正如最近人們所見,日本新增的外籍員工比日本普通勞動力群體更為年輕。“日本移民數量的適量增加,如果在2020—2029年間維持在千分之四的水平,那么,到2060年新出生嬰兒數可能將提高6%”,耶特森加說。
亞太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加坡等,已不僅僅將移民作為一種代替人力的方法,同時也想借此為關乎國家未來的戰略性行業注入新思想和專業知識。例如,移民群體正在幫助新加坡提高在航天、生物醫學、數字動畫等領域的創新能力。 (安崢 編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