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2-09-26 14:36:09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圍繞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文共同體,作出“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面向不同國家和區域,搭建開放包容的文明對話平臺”等一系列專項部署。從發展規劃層面明確方向、提供路徑,見證我國促進民心相通、加強文明互鑒的堅定決心。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充分說明,無論是物種、技術,還是資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斷傳播、交流、互動中得以發展、得以進步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文明特質,著眼于當今世界開放包容、多元互鑒的主基調,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從國家、政黨、社會等多層面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最牢固的基礎在于文明互鑒,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習近平總書記倡議:“推動各種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實,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創造條件”。向第五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致賀信,希望中非媒體“努力做人文交流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全球發展的促進者”;回信勉勵外文出版社的外國專家,“用融通中外的語言、優秀的翻譯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引導更多外國讀者讀懂中國”;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老專家回信,強調“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賀信、回信等形式指導、推動人文交流活動,展現出中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務實態度和真誠意愿。
國與國相處,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政黨與政黨交往,要加強交流互鑒,完善溝通機制,在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上作出應有貢獻。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落地生根,從創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舉辦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中國不遺余力促進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以文明交流互鑒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磅礴合力。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人始終是文明交流互鑒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這些年來,中國同各國一道,在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領域搭建了眾多合作平臺,開辟了廣泛合作渠道。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廣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獻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向世界傳遞了和平、團結、進步的美好追求;紅海之濱,中沙聯合考古隊“喚醒”沉睡千年的歷史遺跡,為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提供了考古實物資料;比利時歌劇院,中國古典詩詞在中西樂器和諧共鳴中勾勒起當地觀眾的“中國記憶”……無數生動案例表明,文明交流互鑒猶如一把“金鑰匙”,有助于各國人民打開相互理解的通道,促進心靈相通、感情相親、守望相助,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源源不斷注入活力和動能。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盡管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但開放發展的歷史大勢不會變,我們攜手合作共贏、加強文明互鑒的愿望也不會變。以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各國民心交融相通,推動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一定能共創人類更加光明的美好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