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5-17 07:58:05
長沙社區生活垃圾分類今年實現100%覆蓋,如今做到哪一步了
扔垃圾也是“技術活”,這個小區有52人指導
5月16日,長沙市開福區人造板廠小區,居民正在投放垃圾。 記者 楊潔規 攝
“市民在家中對垃圾進行分類,最后又統一處理,那就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的含義了。”作為全國46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重點城市之一,長沙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加速推進,但在垃圾分類的推廣互動中,很多市民有此疑問。5月16日,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垃圾袋上有二維碼
沒扔對的上門指導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長沙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采取的主要包括“社區自治+義工”、物業公司管理、第三方公司市場化運作三種模式。其中,多數社區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大都采取“社區自治+義工”模式。
16日上午,長沙開福區人造板廠小區,居民史女士將裝好的一袋濕垃圾,投至小區垃圾分類站的濕垃圾桶。小區有4個垃圾分類站,分布在4個不同方向,取代了樓道口的垃圾桶。
史女士告訴記者,小區按樓棟單元成立了一支52人的垃圾分類志愿督導員隊伍,在他們逐棟逐戶的指導下,近2000名居民迅速掌握垃圾分類的“技術活”,“現在小區95%的人習慣了垃圾分類,小區也聞不到垃圾的腐臭味。”
在一些單位小區或物業管理較為成熟的小區,物業公司管理、第三方公司市場化運作也在探索中。例如省委統戰部機關大樓和生活小區,通過引入市場公司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每位居民家中的垃圾袋都印有二維碼,垃圾分類投放可以實現“追溯”管理,分類不到位的,工作人員將上門進行指導。
長沙首個濕垃圾處理終端預計9月底運行
根據前期調研發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難點在于以廚余垃圾為代表的濕垃圾和大件垃圾,其中,濕垃圾約占全市生活垃圾總重量的一半,一天有近3000噸。
長沙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容環衛處處長鐘庭告訴記者,目前,分類收集的濕垃圾統一由物業公司或環衛部門分類運至濕垃圾轉運點,再運至餐廚處理廠作處理。
今年,長沙正加快推進居民廚余垃圾處理鏈條建設。除了在試點社區放置專門的濕垃圾分類收集桶之外,為破解末端環節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長沙正在建設專門的廚余垃圾減量化處理中心,待9月底運行后,預計處理能力可達每天2000噸左右,基本可滿足城區的處置需求。
廚余垃圾減量化處理項目將主要采取“壓榨+焚燒”模式,處理中心在對廚余垃圾進行壓榨減量20%至30%后,脫干水分的殘渣運往垃圾焚燒廠進行清潔焚燒發電,污水則通過處理達標排放。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潔規
數據
生活垃圾分類
長沙去年省了1個億
今年4月, 《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下發,今年長沙將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實現社區覆蓋率100%。
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共減量40萬噸,節約費用1個多億。
據了解,長沙正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將盡快出臺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
“今年主要是進行前期調研與起草工作。”對于地方性法規涉及的內容,鐘庭還透露,他們也會采納外地好的經驗,如:垃圾收費向計量模式靠攏,分類做得好就能繳得少;對不符合法規和規范的行為予以規范并指導糾正,未整改的要處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