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5-21 06:23:05
扎扎實實推動長沙經濟高質量發展
——央媒聚焦長沙高質量發展引起強烈反響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熊遠帆
5月20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分別推出重頭報道,聚焦長沙高質量發展。長沙干部群眾反響強烈,紛紛表示,要將央媒的報道化作工作動力,鼓足干勁,真抓實干,進一步推動長沙經濟高質量發展。
抓實體經濟氛圍濃厚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慶紅看過《人民日報》刊發的《長沙:站上新風口 激發新動能》報道后認為,央媒點贊長沙高質量發展,深層的原因在創新。長沙經開區要繼續聚焦產業終端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產業生態體系,依托樹根互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培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不斷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著力培育“四新”經濟,充分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云平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術,讓傳統企業插上智能制造的翅膀,形成新的發展動能。
“長沙高質量發展獲得央媒的認可,我認為抓實體經濟的濃厚氛圍,抓智能制造的強大定力,抓創新創業的務實舉措,是長沙取得這些成績的根本原因,也是長沙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寧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毅說,下階段,寧鄉經開區將聚焦產業鏈建設、戰略招商和要素保障三大重點,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實施品質招商、加速項目建設、破解要素瓶頸;重點推進智能制造“擴面、提質、創牌”工程,進一步加大對智能制造的資金扶持力度,精準支持企業加快實現硬件自動化、軟件智能化、工藝自主化。
“報道為我們今年的工作提供了思路,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瀏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喻輝說,園區將力促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鏈集聚力、吸附力,以高質量的產業支撐園區發展的高質量。
智能制造向縱深領域發展
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分別以《長沙:“工程機械之都”探尋世界坐標》《以智能制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 《高“智”量發展的生動樣本》《長沙的“智”力從哪里來》4篇報道, 全面反映了長沙以智能制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湘江新區作為長沙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截至2018年底累計獲批國家、省、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256家,占長沙的55%。”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羅社輝表示,下一步,湘江新區將推進高端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并重發展,把智能化滲透到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機械、增材制造、先進儲能材料、自主可控計算機和信息安全、先進硬質材料、航空航天、食品、新型輕合金、智能終端10大高端制造業,移動互聯網、現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命健康、研發設計和創新服務、檢驗檢測6大高技術服務業,構建“10+6”產業發展體系。
“發展智能制造,要從最熟悉最擅長的細分領域入手,找準切入點,抓住引爆點和搶占制高點,做出長沙智能制造產業的特色和品牌來。”長沙市雨花區委常委、雨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四軍表示,當前,就是緊緊按照產業鏈建設的總體要求,持續深耕比亞迪,深耕航天科技,深耕大族激光,深耕長步道等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奮力鑄造產業發展新高度。
“央媒的報道就是對我們這些年來搞智能制造的一個大大的肯定!”位于寧鄉的湖南精量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機械制造行業的公司,在剛剛結束的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上,企業也得到了很好地展示。公司副總經理陳穎文說,作為傳統的制造企業,這幾年,精量重工根據市場發展變化,調整發展方向,依靠技術創新、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下一步,精量重工將依托焙燒結臺車項目,作為公司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實現產品替代國外進口,為湖南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長沙經過多年精耕細作,智能制造試點企業已經達到464家,其中國家級27個,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可以說智能制造達到了新的高度。”長沙市工信局局長康小平認為,央媒報道點贊長沙高質量發展,其中 “智造”是關鍵詞。如何推動智能制造向縱深領域發展,要在頂層設計、平臺支撐、資金保障、企業示范和生態構建等5個方面做好文章。今年長沙將著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應,引導長沙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60%以上投向智能制造及智能制造技術企業。今年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智能化改造力度,形成企業、產業和園區智能制造的三位一體大格局,全市智能制造試點企業預計達到600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