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5-27 07:53:05
點業融合穩得住
——芷江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發展后續產業見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通訊員 龔衛國
5月15日,走進芷江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七里橋安置區“扶貧車間”里,只見40多名工人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負責人介紹,在這里上班的都是安置區的搬遷戶。
“上樓住新房,下樓把活干,黨的政策好,脫貧奔小康……”工人羅小妹一邊干著手中活,一邊向記者念起了順口溜,幸福的笑容掛在臉上。
2017年4月,建檔立卡貧困戶羅小妹從碧涌鎮汪碧山村搬入七里橋安置區,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進入“扶貧車間”工作。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在家門口‘扶貧車間’上班有穩定收入,每天下班后還可以做家務。”
“通過培訓上崗,現在試用期工資只有1500元,兩個月后工資按計件算,到時會增加收入,還能照看家里兩個小孩,顧家增收兩不誤?!奔易“仓脜^的梨溪口鄉大松口村搬遷戶張麗娟開心地說。
通過政企合作,芷江引入懷化華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安置區建立“扶貧車間”,吸納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
“點業融合穩得住?!避平椎胤鲐毎徇w工作聯席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在安置點規劃產業,全力實施后續產業及就業幫扶,鞏固易地扶貧搬遷的成果。
在芷江城郊七里橋的山塘水庫中,一群群麻鴨“嘎嘎嘎”地歡快嬉戲。這里養殖的麻鴨,大都是易地扶貧搬遷戶飼養的。
“2017年初,一家6口剛搬到七里橋安置點,當時確實有點擔心以后生計問題,我和愛人參加了縣里舉辦的養殖技術培訓班,又被吸納到芷江民豐農牧實業有限公司易地扶貧養殖基地上班,兩人月收入達5000元,心里才有了底?!倍聪聢鲟l天堂坪村易地扶貧搬遷戶粟小平感嘆:“送錢送物不如送技術?!?
養鴨要技術。不滿足現狀的粟小平白天在基地與鴨為伍,晚上回到家認真學習養殖方面書籍知識,掌握了一技之長的他決定自主創業。
“公司統一免費發放鴨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保底價收購,讓我吃了定心丸?!彼谛∑浇榻B,從2017年11月開始,他依托“公司+農戶”的直接幫扶模式,飼養了第一批6000羽麻鴨,兩個多月出欄后,純賺28000多元。2018年,他又養殖了3批麻鴨,純收入達8萬多元。同樣,在七里橋安置點,擁有一技在手的張學堂、李復元、張實良等12戶搬遷戶也走上養鴨致富路。
“穩得住,能致富”,發展后續產業扶貧是關鍵。芷江緊扣就業脫貧,出臺各種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到各個安置點設置加工點,建立種養殖基地,幫助搬遷戶就地就近就業。同時,進行“傳、幫、帶”實地培訓,有效地促進了搬遷戶對技術的掌握。2018年,全縣搬遷戶人均純收入達9586.7元,全部如期實現穩定脫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