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6-29 09:47:06
鄒晨瑩
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各展館各具特色,最火爆、最熱鬧的當數人頭攢動的農產品區域。鮮花、堅果、美酒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各方參觀者盡情領略著中非農業的富足與精彩;“盧旺達的咖啡不容錯過”“歡迎湖南朋友到坦桑尼亞品嘗牛油果”,談笑間,人們談論的話題繞不開各地特產。
對于中國和非洲來說,解決二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卻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和6.5%左右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中國人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成功探索,對正努力實現糧食自給的非洲各國來說,無疑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這也就不難理解,前來“取經”的專家學者、熱情洽談的企業家,為何對中非農業合作寄予厚望。
回望過去,中國對非洲的糧食援助,起初或許只是出于真心不計效益的投入。但是,當中國農業專家踏上非洲大陸、與當地農民交談的一剎那,雙方心里早已泛起陣陣漣漪。從援助到合作,生產理念、農業科技、創新意識的沖擊與磨合,是中非農業攜手走向未來最根本、最持久的動力。
農,天下之根本也;土,農桑之依靠也。為保障非洲人民的“口糧”,以胡月舫為代表的中國專家,成功培植出適合當地土壤和氣候的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平均產量是非洲當地品種的2到3倍。從馬達加斯加,到利比里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來自中國的“東方魔稻”技術,讓糧食緊缺的非洲大陸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
中非農業合作,既有政府高層的對話,也有民營企業的握手。加納食品與農業部部長奧烏蘇·阿弗利耶·阿克托分析,非洲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但市場潛力巨大。其實,早有企業敏銳地感知市場、勇拓“藍海”。中聯重科農業機械以高性價比、產品齊全、高品質等優勢在非洲受到青睞,越來越多的帶有湖南印記的拖拉機、收割機馳騁于非洲的各大農場。湖南農友機械集團通過深入了解非洲市場,針對非洲多國電力不足,把電動機改為柴油機,研發出適合當地使用的農機產品。
“走出去”的項目和產業若是單打獨斗,不了解當地法律、民俗風情,將對企業形成巨大挑戰。
當今世界知名的“ABCD” 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都是“百年老店”,在世界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搭建起集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物流以及銷售為一體的巨大網絡。和它們相比,現階段我國農業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方面仍有欠缺,促進企業上下游間的聯合,協調跨行業間的資源共享,實現從“分散式”向“集團軍”“互助組”模式轉變,對于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湖南是農業大省,也是農產品加工大省,無論是打造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抑或是構建更具活力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成功經驗可以和非洲分享,廣闊市場可以向非洲拓展。從這個角度看,博覽會設置于此,頗具深意。歷經用心灌溉、精心培育,期待本屆博覽會猶如一顆種子,讓廣袤的非洲大陸稻浪翻滾,讓中非合作的友誼之樹碩果累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