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
2019-07-09 19:26:07
廣西新聞網環江7月9日訊(記者 廖慶凌 覃錚)7月8日,記者從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了解到,已持續開展近3年的環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洞穴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項目日前基本結束,共發現洞穴動物150多種,其中有70多種屬新發現。環江遺產地洞穴生物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
該項目于2016年底開始啟動,項目承擔單位華南農業大學洞穴生物多樣性科研團隊在田明義教授的帶領下,先后10多次組織對環江洞穴生物多樣性進行野外考察,調查范圍涉及遺產地各主要區域,包括遺產地核心區和環江周邊地區的70余個喀斯特洞穴。
科考團隊通過深入調查,發現環江遺產地洞穴生物多種多樣,是世界洞穴生物種類集中區之一。已發現的150多種洞穴動物中,有馬陸16種、步甲和蜘蛛各13種、跳蟲10余種、魚類10種,潮蟲6種,螨類4種,還有螺類、蛙類、蝦類、蟹、偽蝎、蛛蛛、雙尾蟲、閻甲、龍虱、蟻甲、斑灶馬和蝙蝠等。專家介紹,這些洞穴生物有超過80%種類為當地特有。
“此前,世界公認的洞穴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有北美、歐洲比利牛斯—阿爾卑斯和巴爾干3個喀斯特地區。以環江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中心的黔南-桂北一帶現已被證實為世界上第4個洞穴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且為唯一地處亞熱帶的熱點地區?!碧锩髁x教授介紹。
中國南方喀斯特環江世界自然遺產地地處北回歸線北側,北與貴州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相連,涵蓋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范圍及其周邊部分國家級公益林地,總面積115.5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7.2%。
多年來,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也聯合中科院長沙農業生態研究所、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科研團隊,對保護區的動植物資源開展野外調查與科研考察活動。
截至目前,在環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內已發現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36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3種(金錢豹、蟒蛇、林麝)、二級保護31種;新發現60種鳥類;有維管束植物207科707屬1502種,屬國家一級保護5種(單性木蘭、掌葉木、南方紅豆杉、云南穗花杉、單座苣苔)、二級保護14種,蘭科植物分布有122種。
據統計,在環江世遺地首次發現且為當地特有植物共17種(分別是木論木蘭、單花小檗等)。所發現的被稱為“植物界熊貓”的單性木蘭面積達18.7公頃,為目前國內連片面積最大、群落結構最穩定的單性木蘭群落;所發現的越南黃金柏,在國內已發現的46株成熟個體中有31株在環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