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這里到處都能看到垃圾,牧民們也沒有環保意識。自從當上了‘大家長’,不僅帶頭保護環境、撿拾垃圾,還要幫助牧民解決日常生活難題。”居住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吉邁鎮普忙村的牧民永洛說。
永洛嘴上說的“大家長”,是近年來達日縣牧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轉型升級后每個村里設定的“牧長”。只見他們身穿藏藍馬甲,每天穿梭在牧區草原,有牧民需要幫助時,牧長就會“化身”各種角色,熱心指導幫助。
達日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總面積14842平方公里,下轄1鎮9鄉、33個牧委會、109個牧業合作社,是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治理區之一,也是青川交界處的重要交通樞紐,被稱之為果洛地區的“旱碼頭”。
牧民四季輪牧,每年要搬四、五次家,為了能讓牛羊吃上更好的草料,牧民們都會選擇進入深山放牧,居住分散,管理困難。基于縣情,達日縣科學合理劃分457個動態管理片區,深入推行“縣—鄉—村—社—片區”五級管理機制,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進片區,擇優擔任牧長,實現每個片區都有黨員牧長示范引領、指導幫帶、組織協調,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將鄉鎮政法委員、村“兩委”班子成員、離退休黨員、人民調解員、草原管護員等1457人融入網格員隊伍,制定“牧長十大員”職責,嚴格落實基層牧長招聘考核程序和準入退出機制,對片區內事項定人、定崗、定責,規范事件采集辦理流程,形成“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工作局面。
2015年,永洛被聘為“牧長”,管理著村里的6戶牧戶。每次走訪,他都是騎著摩托車去了解生產生活情況,最遠的牧戶來回需要走120公里。“牧長雖然職責很多,但最主要的任務是服務群眾。通過我多年的走訪和宣講,現在全村牧民群眾的心已經融在一起了。”永洛說。
“群眾需要開證明、蓋章、辦理醫保等事情,均由牧長收集好信息后,統一帶到縣城辦理,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也方便了群眾。我們的每名片區牧長一般每年行程3000余公里,入戶2000余次,走訪5000余人次,已采集各類信息300余萬條,‘跑辦’各類難點事項6500余件,真正做到‘跑著’為群眾服務。”達日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尕瑪松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牧長常年走帳入戶,了解不少“家長里短”。為了使“牧長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達日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培養了一批“法律明白人”,做起了普法宣傳。
頂著“法律明白人”頭銜的牧長在入戶時,引導群眾依法辦事,享受更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并主動排查矛盾糾紛,協助人民調解員依法調解重大矛盾糾紛,及時與法院對接,實現訴與非訴的有機銜接,推進矛盾糾紛調處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積極引導矛盾糾紛當事人參與“巡回調解”工作,大大減輕了群眾負擔。率先開創多元化“糌粑矛調室”“扎西調解室”“小張警務室”等基層治理新堡壘,建立以基層牧長為代表的調解隊伍。
一件件矛盾糾紛在牧長的精心協調下及時化解,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目前,已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0余件,調處歷史遺留、跨區域、疑難復雜重大矛盾糾紛42件,調解成功率100%。牧民紛紛表示:“有問題了有地方反映,有人出面解決,社會越來越和諧了。”
經過多年的“精雕細琢”,達日縣牧區基層社會治理得到了長足發展,黨組織的組織力、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提升。組建了一批為地方治安防控、矛盾化解、宣傳教育、便民服務、慈善救助等作出積極貢獻的人民隊伍,大大降低了基層治理成本。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一以貫之防范風險的憂患意識,按照省委、州委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五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政治引領、完善法治保障、加強德治教化、強化智治支撐,完善‘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尕瑪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