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7-03-28 14:54:03
這座30多平米的小土屋,供了700多具骨灰盒。(攝影 徐子喻)
劉安全是和店村紀念堂第9任“看墓人”(攝影 徐子喻)
臨近清明節,又到祭掃時,每當這時,殯葬改革、文明祭掃就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很多農村依然研習著傳統的殯葬方式,導致有限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但是在高青縣和店村,這里的村民早就摒棄了傳統的殯葬方式,形成了新的合奠模式。
在淄博市高青縣和店村,全村44年來薪火相傳不贊土葬,去世親人的骨灰都被安放在村里的骨灰紀念堂。記者日前來到高青縣唐坊鎮和店村采訪時發現,村子大片的耕地平平整整,放眼望去沒有一個墳頭,僅在村子一處破舊的瓦房前立有一個墓碑。“從70年代開始,村里響應國家遺體火化的號召,建了這座紀念堂。這么久了,鄉親們也都習慣了白事從簡。”村民劉安全說。
記者了解到,劉安全是和店村紀念堂第9任“看墓人”。“當時國家倡導遺體火化,節約耕地。村里就建了這座30多平米的小土屋,供鄉親們存放骨灰。一開始這里存放的大多是烈士骨灰,后來村里不斷給大家做工作,鄉親們也就習慣了把骨灰往這里放?,F在差不多有700多具了。我父親1998年去世后,也在其中。”劉安全告訴記者,他堅守紀念堂已有5年的時間,平時在地里忙農活,有村民的家人故去火化后需要將骨灰盒存放到紀念堂,便會給他打電話。除此之外,有刮風下雨時,他必定會到紀念堂里看一眼,擔心房子年歲久遠,害怕漏雨塌方。
劉安全告訴記者, 紀念堂門口的松樹從樹苗長到碗口粗細,“骨灰入堂”也逐漸成為村民們的一項傳統。時光流轉,這座30多平米的小土屋已近飽和。他說,曾經有村民提出拆除紀念堂,或者出高價買耕地作墓地用,都被村委會堅決制止。“去年,村委會商量用村西頭一塊廢棄的窯廠土地重新建個紀念堂,預計清明節時就能將骨灰盒從老紀念堂遷入。”
記者跟隨劉安全來到村西頭新建完工的紀念堂。和店村村支部書記劉安度向記者介紹,村子不土葬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當時田間墳頭多,占了不少耕地,為了節約土地,村委決定將村民去世后火化,骨灰統一存放。方便村民祭拜,也減少了在墳頭跟前燒紙時容易引發火災的風險。“”按照目前村民人數和死亡率來看,新骨灰紀念堂再用40年沒問題。將來,祠堂內一處存放骨灰盒,一處展示先民們的生平事跡,雖然換了地方,但節約耕地、文明祭掃的傳統,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
淄博市公墓管理處副主任焦成名告訴記者,節地與生態是和店村紀念堂最大的特點。按照淄博市殯葬管理條例“單穴占地不得超過0.8平方米”的標準,正常安葬和店村這700多具骨灰需要占地一畝,加上墓地配套設施及裝飾、綠化,耗費的土地就更多了。而現在采用骨灰入室集中存放的方式,僅需20多平方米。這種方式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保護了環境,也有利于土地的后續利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