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眼下,全省夏收進入高峰期。6月8日,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在濟南市東郊桑園路,有一片被鋼筋水泥包圍的金燦燦的麥田,這里,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的麥收也正式開鐮了。
伴隨著一陣陣轟鳴聲,只見3臺“身材嬌小”的收割機正在麥田里來回穿梭作業。這些漂洋過海來自奧地利的進口小區聯合收割機,每臺身價超過百萬元。
分禾器定位,割臺下壓,前進,籽粒入袋,扎口,一個小區的收獲干凈利索地完成了,看起來不復雜,但其實要好幾個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作業重點是要保證每個小區的材料不混雜,因為這是保證育種數據精確性的重要一環。
“這個粒脫得還不夠干凈,麻煩再調調機子。”作物所小麥遺傳育種團隊負責人李豪圣研究員跟在收割機后邊,從吐出的麥糠里撿起幾顆麥穗認真檢查脫粒情況,他跟農機手耐心溝通著,“大概11點鐘的時候記得再調回來哈。”因為昨天晚上下了場雨,有的麥穗還沒干透所以導致個別出現脫粒不徹底的現象。一整天他都守在地里,時刻關注著每臺機子的作業情況。
“3臺機子不停作業,估計這片地的小區至少需要兩天才能收完。”李豪圣說,“之前因為疫情影響新機子遲遲不能到位,大家心里都很著急,最后千盼萬盼,它終于趕在麥收前到位了。”每年夏收,小區收割機都是影響麥收進程的主要因素。
這片200多畝的試驗地,承擔了小麥育種、種質資源、栽培、植物新品種測試以及山東省小麥區試等不同任務,一個小區4米長1.5米寬,或者6米長1.2米寬,總共8000多個小區。一個小區一個小區收下來,還得保證不混雜,工作量確實不小。
而這些任務,還只是作物所夏收的一小部分。除了濟南基地,還有濟陽、章丘、陵城等三個基地的夏收迫在眉睫。
“這些育種材料是育種家們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心血,稍一疏忽,造成的損失就是無法挽回的。“三夏”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我們一定要做到安全生產、精準作業,舉全所之力打好三夏攻堅戰!”作物所所長劉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