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8日訊 近日,煙臺萊陽西部綜合警務站內警鈴響起,一條面包車超員的預警信息迅速彈出。指揮中心依托智慧交通系統,迅速將警情推送給距離最近的公安民警處置,一起交通安全隱患得到及時消除。
“過去靠路巡、靠腿跑、靠眼看,巡邏效率低。如今‘肉眼’變‘天眼’,再加智慧大腦,就能第一時間查看違法信息,”萊陽市公安局西部綜合警務站民警劉海濤說,“不再是‘守株待兔’,而是‘有的放矢’!”這是煙臺利用大數據、科技賦能創新管理的一個縮影。
山東公安全力推進道路交通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裝上了高質量發展“大引擎”。2021年以來,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較大事故起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實現“三下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聯動共治,形成道路交通安全齊抓共管合力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建立覆蓋普通國省道、縣鄉道、農村道路的市、縣、鄉三級路長責任制,構建起以屬地領導負責制為核心、各級路長職責清晰明確的管理體系。暢通多部門管理信息互通渠道,共享中高風險運輸企業、車輛和駕駛人信息資源,落實抄告、反饋制度,通過線上、線下與源頭的結合,提升聯合執法管控效能。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發揮信用體系作用,加大聯合懲戒力度。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不斷創新,聚起道路交通安全齊抓共管合力。煙臺市明確區市政府“一把手”任交安委主任,并以“雙路長”制為載體,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管理體系,實施“藍黃紅”三色考評,采取“1+8”綜合治理模式,推動智慧公路建設應用,開展部門聯動科技治超及工地交通安全管理、三輪車違法載人專項整治行動,調動起各級政府、交安委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濟南市從規范排查標準流程入手,有效借助大數據研判優勢,加強科技支撐力度,深入分析事故規律特點,打造了易肇事肇禍重點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淄博市政府出臺交通安全設施“三同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兩項制度,前者解決了新修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如何建設的問題,后者為降低建設項目對交通安全和道路暢通的影響,提供了制度支撐。棗莊市將“兩站兩員”建設與政法綜治“網格員”高度融合,政府財政保障一部分、保險機構補貼一部分,解決了人員工資保障難題,明確管理主體、制定管理辦法、出臺詳細的績效評價標準,解決了干多干少一樣的問題。東營市立足危化品運輸大市實際,專門成立了危化品安全監管服務中心,構建起“行駛有專線、停放有專區、監控有專網、共享有渠道”的全過程、一體化危化品運輸綜合監管體系。
科技賦能,智慧管控系統提高違法查處精準度
在濟青高速公路全線范圍內實行接處警遠程指導工作機制,一旦出現警情,指揮中心民警通過700余路視頻監控快速鎖定事故位置并固定現場證據,遠程指導當事人做好安全防護,快速駛離至就近收費站、服務區,并安排大隊民警主動聯系當事人后續處理交通事故,極大縮短了事故現場人車滯留時間,有效預防次生事故。為減小管控措施對群眾出行的影響,創新研發了高速“通行碼”系統,在收費站因交通事故、局部惡劣天氣等異常事件情況采取封閉措施時,不經過事件影響區域的車輛可以通過手機掃碼進入該系統,填寫履約信息,獲得授權通行碼,“依碼通行”,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便民利民。
今年以來,山東公安交警部門把大數據、人工智能作為交管工作創新發展、培育新生戰斗力的“增長點”,明確提出強化公安智慧交通建設應用這個支撐,全力推動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交通管理大數據平臺,開發適應現代交通治理的數據模型、研判產品,建立常態、分級、分類分析研判機制,實現“用數據研判、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治理”。不斷深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實戰應用,堅持“情、指、勤、督”一體化,實現重點違法精準查處、重點車輛有效監管、突發警情快速處置。升級集成指揮平臺,實現分級分類預警,徹底解決“報警量大、重點不突出”等問題,新增“車型識別、人臉識別、號牌二次識別”等功能,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北斗定位、電子圍欄等技術,從海量過車數據中快速甄別交通違法信息,實現對重點違法行為的精準識別、打擊。
在普通國省道、縣鄉道和農村地區,融合農村“雪亮工程”等現有視頻監控資源,對貨車、面包車、三輪車等重點車輛的執法管控實現了多部門監管數據共享,通過升級交通違法智能識別算法,利用人像、車像智能識別算法,實現對貨車疲勞駕駛、面包車超員、三輪車違法載人等重點違法的動態預警、精準查緝。通過搭建手機app等執法終端管理平臺,實時將重點違法推送至屬地公安和交通運輸部門,推送給村鎮干部,落實處罰勸導、教育警示等措施。同時,加強對源頭隱患的智慧預警預防,用好用活各部門、各方面數據資源,做實數據共享,做強分析研判,實現對“人、車、路、企、管、環境”等全要素隱患的實時感知、主動預警。
源頭防控,及時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2021年以來,山東公安交警部門結合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納入到平安建設、安全生產和安全生產巡查等重要內容中,圍繞“人、車、路、企、管、環境”全要素,對交通安全隱患開展全覆蓋、全鏈條、起底式排查整治,采取了建立臺賬、簽字壓責、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等一系列真招實措,確保及時發現、消除安全隱患。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隱患123.8萬個,完成整改122.8萬個,整改率99.2%。
大貨車、面包車等運營車輛,和電動車、三輪車等小目標車輛,是易引發較大事故和亡人事故的重點車型,而“普通國省道”和“縣鄉道”則是事故多發道路。為此,山東有針對性地開展“兩路兩車”專項整治,抓好源頭基礎建檔、路面精準查緝、溯源教育勸導三個方面,形成治理閉環。以掛靠貨車、個體運輸貨車、農村面包車和三輪車為重點,進行了全面摸排建檔,確保“一輛不少”,全部納入監管視野。以農村駕駛人和“一老一小”為重點,豐富各類宣傳陣地,制定完善交通安全村規民約,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宣傳引導融入到了生活化場景、日常化活動中來,使文明交通意識深入人心。為更好地服務務工人員,督促用工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管控員工不坐超員車、不坐三輪車、不疲勞駕駛、乘車系上安全帶,使相關事故率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