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牢記囑托走在前,勇擔使命開新局。從9月1日至10月中上旬,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新聞”客戶端策劃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來自第一線的奮斗報告”主題報道,通過蹲點式采訪報道等融媒形式,展現山東錨定目標、各行各業奮勇爭先的生動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7日訊 在位于濰坊昌邑的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款由其自主研發的生物基超纖革已正式投入生產。
企業首席研發師王曉磊告訴記者,與過去從石油中提取原材料相比,這款生物基超纖革實現了從谷物、秸稈等再生生物質提取原材料,在綠色節能方面成效顯著:“一公斤的生物基尼龍,其碳排放量相比石油基尼龍可以減少4.3公斤,與石油基的PDO(丙二醇)相比,生物基的PDO生產過程可減少40%的能耗以及4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
圖/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可以說,這項生物基超纖革技術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一方新的解決方案。但驚艷遠不止于此。提到技術創新,已經在研發一線工作了10個年頭的王曉磊興致高漲,并向記者逐一介紹了其參與研發的多項新產品。
比如新型著色高仿真超纖材料,其新型著色技術、新型涂刮含浸技術、膠原蛋白改性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因為這款新材料不需水洗染色,每年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在節能降耗方面也很突出”。
再比如今年4月企業成功通過全球再生環保標準、即GRS(GlobalRecycled Standard)復審,實現了回收材料的再利用,“在有效降低原物料生產的同時,可減少垃圾排放以及處理垃圾帶來的環境負荷,有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圖/企業首席研發師王曉磊(右一)和同事扎根一線做科研
2021年9月,山東省在出臺的《山東省“十四五”制造強省建設規劃》中一連用了31個“綠色”,強調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低碳底色。一貫注重創新和產品研發的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無疑可以看作是全省制造業低碳、綠色發展的一方縮影。
事實上,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生態型高仿真超細纖維人工革研發、生產的企業,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材料研發上成績顯著:這家企業已經成為超纖產品產能全國第二、全省第一的制造企業,并在超纖材料領域獲得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PA6/PE 共混海島法超細纖維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項目于200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是超纖合成革制造行業目前獲得的唯一最高獎項。此外,這家企業現擁有發明專利10項,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稱號、被國家工信部列入“綠色設計產品”名錄、被山東省市監局授予“山東省制造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稱號等。
圖/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無色遷移彩虹系列超棒革成品效果圖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如今,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回收材料制造超纖革、生物基超纖革的技術遙遙領先,水性聚氨酯超纖革、水減量超纖革等生態環保型超纖革在工藝技術上走在同行業前列。其產品在國內中高端市場占有一定份額,同時遠銷歐、美、東南亞各國。2021年這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約5.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17.27萬元。
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也成為昌邑超纖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一方生動側影。記者注意到,在補鏈固鏈強鏈的推動下,昌邑的超纖企業已經形成了“紡絲—無紡布—染整—后處理—超纖革”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2021年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1.06億元,同比增長41.61%;實現營業收入10.34億元,同比增長37.14%。
加快科技創新,打造制造業發展新增長極。從曾經的絲綢名鎮到如今的中國超纖產業基地,昌邑超纖產業已經走出一條集群化發展之路。而在不久前,昌邑提出全方位加大創新力度,科學制定產業提升計劃,加快構建二百億級的紡織超纖產業集群。這對昌邑的超纖產業來說,未來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