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7日訊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來到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深入采訪。
穿行在濕地間,水波蕩漾之間,成群的候鳥或悠閑漫步,或愜意吟鳴,或展翅翱翔。瀕危物種東方白鸛、全球僅存8000多只的黑嘴鷗……在這里都能看到。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監(jiān)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告訴記者,這個季節(jié),大約有近百種鳥類在這里棲息。
就在不久前,這里獲得了一張新名片——世界自然遺產。在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地圖上看,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相關保護地呈倒“L”形。從南到北,它們依次是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山東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河北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遼寧丹東鴨綠江口候鳥棲息地。
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的250多種、5000多萬只水鳥來說,中國黃(渤)海5處候鳥棲息地成為它們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這里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其中,“鳥類大熊貓”東方白鸛對棲息地的選擇非常挑剔。如今,它們在黃河口安了家,并累計繁殖了3700多只雛鳥,使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
從2019年9月27日正式開啟申遺之路,到2024年7月26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5年時間,珍稀鳥類“用腳投票”,證明了黃河口候鳥棲息地的舒適性。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申遺技術團隊負責人張正旺告訴記者:“2000年,我到黃河三角洲來進行考察,就被這個地方豐富的資源所吸引。后來,我每年都帶著學生來。這幾年,保護區(qū)在保護管理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說濕地恢復成果就非常顯著,這么好的條件、這么好的資源,是我們開展科學研究的一個非常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