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2-13 18:21:02
他們隱匿在蕓蕓眾生之中,
在俗世的每個角落一如既往地進行著各自的人生,
自身光華閃爍,
與是否被你我發現,
絲毫不相干。
文|王方晨
有一年,我與朋友一起去濟南的老街巷游覽,偶遇一位老人,不知姓甚名誰。
可能是誤把我和朋友當成了記者,老人遂向我們訴說了家庭的不幸,并十分熱情地展示了自己的剪紙技藝。
過去很多年,我從外地調到濟南工作。
為創作有關濟南老街巷的小說,欲故地重游,卻再也找不到那條老街巷的影子。
縣東巷、縣西巷、鞭指巷、雙忠祠街、芙蓉街,哪一條都不像。
記憶中,那條百年老街上流泉遍地,街兩旁是青磚青瓦的房舍。
即便難尋舊日蹤影,我的以虛構的老實街為背景的小說,也仍舊一篇篇地陸續創作發表出來,其中不乏老濟南的奇人異事,真真假假,虛實莫辨。
當然,我沒有忘掉那位身材瘦小的老人,在小說中給他取名“老祁”,他的故事集中在《八百米下水聲大作》。
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則是另一位奇人,外號“小耳朵”。
小耳朵聽覺敏銳,自言能聽到地下八百米下的水聲。
老街坊則猜測他在上山下鄉期間,跟老道學了法術,會“大搬運”,能知地下埋藏的珍寶。
老祁出生剪紙世家,我在文中渲染了他剪紙手藝的高超:
“你說要剪個什么,不用給畫稿,他只須默想一下,瞬間可成。剪百獅,剪百虎,百龍,百鳳,百雞,百猴,百狗,百羊,百馬,栩栩如生。”
說他的“剪毛功”可謂獨門絕技:
“一厘米寬的紙上,足能剪出三十九根細毛。不論剪人,剪物,竟有毛茸茸之感。”
還杜撰了他在一張長三米、寬兩米的大紅紙上剪偉人像被用作國慶十七周年獻禮的事件。
小說家言,不足為憑。
[曾經的高都司巷]
小說家的關注點,不在人物有什么特別的本領,而是借此反映世道人心。
但是,小說中的老祁的確是有些來歷的。
我已經得知了老濟南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大規模拆遷的事實。
那年我去過的老街巷,可能就是在高都司巷那一帶。
高都司巷,街名始自明朝,是老濟南非常有特色的一條老街巷,為有相當社會地位的名士商賈的集中居住地,保留了大片傳統民居。
2002年,高都司巷拆遷,原址上建起了一家特大型商場。
這也是我的老實街系列小說的主線。我不過是將它的位置南移,“老實街地處舊軍門巷和獅子口街之間”,而且有意將它的“檔次”拉低,因為我要寫的是老街巷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并非清一色的富貴大戶之家。
[拆遷中的高都司巷]
在《阿基米德的一天》中,我還順便提到了高都司巷的“裘七郎”。
“北邊高都司巷的裘家,是早年歷城縣里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也出過這么個人,愛擺弄瓶瓶罐罐,人喚裘七郎。”
按說也是一位“異人”了,但我主要是寫他的怪癖。
“這裘七郎不光交游不廣,連自家親友也無往來,冷心冷面,每日攜了三五小童泛舟大明湖。小童也有長大的時候,大則遣散,因之身邊小童不斷。”
這裘七郎與“小耳朵”同樣為文學人物,來自虛構,查無可查。
老祁不同,因為現實中我有過與一民間剪紙藝人的邂逅,對老祁的塑造也便似乎有些依據。
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中國歷來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村子里很多老奶奶老大娘,都會,差別是剪得好與不好。
我相信那年遇到的老人是一個剪紙高手,影綽記得他向我和朋友炫示自己曾被報社采訪。那些剪紙作品,印象確乎不大深刻了。
為了寫作,我翻查了一些網上資料,發現有不少對老濟南剪紙藝人的報道。
比如有個王大章先生。據介紹,王大章先生1930年生于濟南的藝術世家,是民國初期大書法家王鴻鈞先生的兒子,當過首屆山東省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藝術教學研究員。
被稱為“剪紙王”的徐健先生,也十分了得。徐健先生在全國各地參加過許多次剪紙藝術展,他的作品《九龍圖》《百猴圖》曾分別獲得“國際華人藝術展”金獎、“2003全國剪紙作品展”金獎。2006年,他發起成立了濟南剪紙藝術院,并擔任院長,給人一種修成正果的感覺。
[老濟南“剪紙王”徐健先生帶“百雞圖”現身百花洲]
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專業剪紙研究所副所長郭金平和槐蔭區的古稀老人胡桂榮,都是從小就跟大人學剪紙。蜜蜂蝴蝶,蟋蟀蛐蛐,山水人物,在郭金平手下,變戲法兒一樣。
他不但自己剪得好,還樂于免費向人傳授技藝。
胡桂榮老人用一把小小剪子,制作了《東周列國》《紅樓十二釵》《水滸英雄譜》等多部長卷作品。
剪紙藝術后繼有人。
我在小說中寫到老祁的獨門絕技“剪毛功”,豈不知生活中卻真的有個“神剪子”。
然而這個神剪子年紀小小,還是無師自通,名叫彭勃,省實驗中學的學生。他剪鋸齒紋能在一厘米寬的紙上剪出四十根左右,比小說中有夸張成分的三十九根還多一根,好生厲害!
[山東省實驗中學剪紙達人彭勃]
看來看去,都好像跟我邂逅在老街巷的那位老人不沾邊兒。但我相信那位老人絕非無名之輩,不然也不會驚動當時的省城媒體。
市井深深,己不知,并非人不知。
不過是因為訊息的缺乏,他才只是在我這里成了一位無名奇人。說不定人家在時下濟南的剪紙行當里,也是一位祖師爺似的人物。十幾年光陰逝去,我斷定他已經很老了。
剪紙奇人“老祁”被我安排,收了自己中意的徒弟。
[郭金平和他的作品]
這位徒弟,正是獨具異稟的“小耳朵”患了自閉癥的兒子,至于能否成為剪紙新秀,“老實街”已不存,那就是在另外的故事里了。
我不能叫出濟南老街巷里那位剪紙老人的名字,正說明一個令人歡喜的事實,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奇人并非一個兩個,而是有很多。
他們隱匿在蕓蕓眾生之中,在俗世的每個角落一如既往地進行著各自的人生,自身光華閃爍,與是否被你我發現,絲毫不相干。
對你我而言,非常可能發生的遺憾則是,不小心就錯過。
(壹點號 泉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