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2-24 17:28:02
新華社濟南2月24日電題:找準致貧痛點 搭建脫貧支點——山東鄄城扶貧車間見聞
新華社記者婁辰
“一個月掙五六百塊。好處是離家近,不耽誤照顧家。”已經當了奶奶的山東省鄄城縣代堂村村民李愛云說。23日一大早,她把孫子送到學校,一拐彎兒來到了村里的扶貧車間,開始一天的假發制品加工工作。
所謂扶貧車間,其實是企業設在村莊里的加工點。隨著近年來企業“招工難、用工貴”問題的出現,鄄城縣一些頭發制品、戶外家具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在周邊一些村莊設置加工點,把部分加工工序放到這里,吸引周邊勞動力就業。由于扶貧效果好,這些車間被老百姓叫做“扶貧車間”。
鄄城縣委書記谷瑞靈說,農村貧困人口中,大多數具備勞動能力,或具備部分勞動能力。他們有的沒文化、沒技術,出去也找不到活干;有的年齡大,或身體有殘疾,企業不招;還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缺乏就業機會,就成了他們致貧的痛點。
企業到村里設置加工點的做法,引起了鄄城縣有關部門的注意,認為這是一條促進脫貧的有效路子。他們立即行動,在農村建設了一批車間,一方面引導更多企業將勞動密集、技能要求不高的工序放到車間里做;另一方面鼓勵貧困戶到車間打工,在家門口就業。
在鄄城縣,扶貧車間已經成了一個個支撐貧困戶脫貧的支點,極大地激發了貧困戶通過就業脫貧的內生動力。
古泉街道辦事處常莊村貧困戶高秀英,兒子因病生活不能自理。母子倆的生活主要靠家里的2畝地,即便加上低保,仍然過得很困難。村里的扶貧車間建成后,她就來到這里打工,編過藤椅,加工過假發,平均一個月能掙1000元左右,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
扶貧車間利用各級扶貧資金建設,建成后交給村集體運營,村集體將車間租給企業使用,每年收取一兩萬元租金。另外,扶貧車間配建一部分光伏發電設備,每年也有約2萬元的收益。董口鎮大位莊村支書李繼芳說,村集體每年從扶貧車間收入三四萬元,這筆錢又能用于絕對貧困戶的救助和村內公益事業。
據統計,鄄城縣目前建成的扶貧就業車間有536個,覆蓋了全縣所有的行政村,直接安置和輻射帶動就業6700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27000多人。2016年,鄄城縣13500多名貧困群眾通過到扶貧車間務工實現了脫貧。
谷瑞靈表示,2017年鄄城縣準備在規模較大自然村再建設一批扶貧車間,在有條件的鄉鎮駐地建設一些規模較大的扶貧車間,同時,支持部分扶貧車間注冊一般納稅人,結合電商扶貧拉伸產品銷售鏈條,進一步增強扶貧車間生命力。(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