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7-04-15 18:13:04
1912年1月,在清廷的腹地灤州爆發新軍革命,起義領導人是山東籍將領王金銘。起義軍建立了北方革命軍政府,宣告灤州獨立,討伐滿清。但起義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王金銘慷慨赴難,終年32歲。
起義前夕,王金銘曾和軍中好友馮玉祥密談,決定于灤州和煙臺海陽共同起事。但不久馮玉祥即在海陽因“圖謀不軌”而被監禁,未能如期參與起義行動。灤州起義失敗后,馮玉祥因清廷內部官員求情,被“從輕處罰”押解回籍。他途經烈士不久前殉難的灤州雷莊車站時,悲憤交加,立下終生宏愿。他后來回憶說:“我隔著車窗外望,眥裂發指,心如火焚,不由得握緊拳頭,狠狠地在車凳上擊了一下,我暗暗發誓,誓必繼續死難同志的遺志!”
馮玉祥把這個誓愿放在心里,貫徹在行動中。民國建立后,馮玉祥開始為紀念灤州起義犧牲者東奔西走。1916年秋,馮玉祥在廊坊建昭忠祠,供奉灤州起義包括王金銘在內的多名烈士,并讓全體士兵祭奠不忘。1923年,他任陸軍檢閱使,又在北京建忠烈祠。他曾對官兵言道:“灤州起義大都督王金銘、總司令施叢云等人被殺,現在均入北京忠烈祠,是愛國護國之軍人,早晚必有真理的發現?!彼3殪籼妙}寫楹聯和詩詞。
1924年,馮玉祥又在北京中央公園為王金銘、施叢云鑄立銅像。馮玉祥告知臨時執政段祺瑞:“王金銘、施叢云均為革命而死,此次擬鑄銅像,立于中央公園,以行紀念?!便~像鑄成后,立于中央公園拜殿(今中山堂)前面東西兩側。
但在1926年,烈士銅像被曾鎮壓灤州起義的王懷慶唆使警局拆去。警察出于正義感,不忍毀棄,便偷偷把銅像掩埋于地下。1928年,北伐軍擊敗直奉聯軍,馮玉祥重回北京,立刻將王金銘、施叢云的銅像重新矗立,位置設在中山公園門內(今和平坊)迎面處。一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銅像才被日寇拆毀,熔化鑄為子彈。
馮玉祥每至一處,便修祠建廟,時時刻刻懷念著王金銘等人。他駐軍河南時,在開封公園內修建金銘亭、叢云亭和金聲亭,專門用來祭奠灤州起義犧牲的先烈。
1933年8月,馮玉祥下野隱居泰山,立刻出資興建灤州起義革命烈士祠,以寄托自己對王金銘等人的深切緬懷。修建烈士祠期間,他事必躬親,親自設計、監造。烈士祠堂大門由泰山石雕鑿而成,懸掛“革命烈士祠”五個楷體大字。祠堂入大門為前院,四周為回廊式建筑,專供祭祀之用。
1934年8月,馮玉祥又向國民黨中央遞交呈文,題為《呈為縷陳革命先烈王金銘、施叢云等起義死難始末,懇于國葬、建祠、鑄像、立傳,以慰忠魂而勵人心》。同年10月中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批準馮氏的提議。1935年底,在泰山烈士祠西南建造灤州起義烈士紀念碑。1937年5月末,國民政府為辛亥灤州起義烈士舉行隆重國葬,馮玉祥專門趕赴到泰安,主持王金銘的國葬儀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