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7-05-10 09:46:05
▲2016年9月8日,冷水溝村迎來了K116路公交車,村民們在家門口即可上車一站進城,實現了農民生活市民化,惠及沿途及周邊9個村莊上萬名群眾,從而也使得這個昔日人跡罕至的偏遠山村融入了臨沂這個新興的物流之都。
路通了,人來了。4月3日,冷水溝第一次迎來了專為賞花而來的自駕游客。
日前,記者一來到冷水溝村,就被這里盛開的油菜花所吸引,空氣里都彌漫著甜甜的味道。通村瀝青硬化路兩側不時出現站牌或車站,顯示這里已經通上了公交車。如果沒有成片的麥田和正在辛勤勞作的村民作為背景,這里與城鎮無異。
位于臨沂市羅莊區沂堂鎮西南約7公里處的冷水溝,三面環山、偏處一隅,310戶村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除了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家家戶戶靠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度日。
記者來到村里這天下起了小雨,臨沂市交通運輸局選派的冷水溝第一書記李先鋒對記者說:“春雨貴如油,今年的大蒜收成肯定差不了,過幾天出蒜薹,村民們應該能高興一把了。”
2016年以前,冷水溝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出村公路,就算村民好不容易攢點錢,種點收益略高的大蒜、出點蒜薹,由于道路顛簸會導致蒜薹在運輸過程中損耗,菜販到冷水溝收蒜薹的價格每斤比鄰村要便宜兩毛多錢。“就算一畝地出1000斤蒜薹吧,冷水溝的村民一下就比鄰村少收入200多元。這么多年村民們心里能不憋屈嗎?”李先鋒說。
李先鋒駐村工作報到的第一天,短短兩公里的入村道路顛顛簸簸走了近20分鐘,小車底盤磨得嘎吱嘎吱作響,還沒進入村子,他就意識到,這個村子太需要一條好路了。
可當村里真的決定修路的時候,村民們卻發出了質疑的聲音:“以前也有工作隊來過說要修路,可十多年過去了還是沒修,你們來也就是鍍鍍金哄哄老百姓,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有誰是真正來給我們老百姓辦事的?”就在村民們熱切盼望又半信半疑的目光中,路基施工開始了。
當施工機械轟鳴著開始修路作業時,一向冷清的小山村沸騰了。冷水溝的路修得順,不管是要砍誰家的樹,填誰家的井,從來沒有不愿意的。
“那片就是村里的非洲菊種植大棚,今天有來收花的。”當我們走到跟前,染著紅色頭發的村民王傳英已經把她和丈夫當天采摘的20000枝非洲菊送上了前來拉花的箱貨車,在司機遞過來的提貨單上簽字確認后,王傳英的臉也笑成了一朵花。“多虧了修了這條致富路,還找了這個種花的好產業,以前下著雨哪有車敢進這冷水溝啊,更別說一天就能收入8000元錢了,這都是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王傳英熱情地拉起記者走進她的花棚,看著一棵棵昂著腦袋的非洲菊,王傳英喜滋滋地打開了話匣子,“以前俺在鎮上給人看冷庫,一個月掙1800元,俺家那口子在外邊給人幫忙,收入也不穩定,日子過得緊巴。自從村里通了這條路,近一年俺家收獲太大了。俺家參加了合作社,種了9個花棚。花棚打理起來不累人,俺自己就能照看得過來,差不多7個月了,三天出一次花,到時間人家就給結賬。”王傳英說著摘下幾朵盛開的非洲菊遞給記者,“看,什么工具都不用,摘起來就是這么輕快!這幾朵送給你,它的名字叫‘愛神’。”
拿著王傳英饋贈的“愛神”,回到村里,遠遠地看到冷水溝車站有位老人在避雨。
今年82歲的吳老漢家就在車站后面,他告訴記者,冷水溝元末立村,從來就沒有過一條像樣的路,村民出村全憑腳力。他年輕的時候要去鎮上趕個集,雞一打鳴就得出門,不然走到了地方,人家就收攤了。哪像現在,路面這么平整,寬闊,還通了公交車,他現在喜歡坐在車站看大路,看來來往往的小汽車。“村里給老人辦了免費公交卡,俺就是年紀大了,不然也坐車去趟市里看看多好。”吳老漢看著剛剛駛離的公交車小聲說,很是遺憾。
村民張廣軍告訴記者,以前冷水溝很少有外人來,現在不一樣了,村里通了公交車,鄰村的都來坐車,冷水溝的村民覺得臉上特別光彩,腰桿都比以前挺得直了。“現在,俺們冷水溝人最歡喜的就是這條村里的路!”張廣軍動情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