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6-25 07:45:06
焦黎在《王小趕腳》中飾演“二姑娘”
從16歲出演《李慧娘》獲得肯定,到40歲演繹《補天》中的小姑娘拿下梅花獎,再到現在守在排練場上為年輕演員甘當人梯,對于呂劇的發展和傳承,焦黎耗費了近四十載的心血,但這一切在她看來,都是本分所在。在接受采訪時,記者感受到焦黎對藝術的態度,如同她所演唱的呂劇一般樸實無華,卻在細微處透露出了難得的真摯和堅韌執著。
由厭到愛
與呂劇成歡喜冤家
如今的焦黎談起呂劇來如數家珍,言語間有著一份癡迷,但回想起當年初入這一行,卻有著幾分誤打誤撞、歡喜冤家的意味。“我的老本行是京劇,從事呂劇是服從工作安排,很被動地與呂劇結緣,所以我經歷了一番從抗拒到熱愛的過程。”
當年11歲的焦黎是濟南市緯一路小學的一名學生,人生軌跡本應該是像大多數孩子一樣讀書、考學,但是有著文藝天賦的她卻陰差陽錯地被選拔進濟南市紅小兵團,從“唱做念舞”開始了京劇的科班學習。練功雖然艱苦,但是焦黎盼著有一天能夠在京劇行當中嶄露頭角,然而一紙調令卻改變了她的命運。1980年,焦黎被調到濟南市呂劇團,陌生的環境讓她很不適應,“隔行如隔山,我當時還是個小孩兒,開始時是很排斥的,也鬧過情緒,對于呂劇不了解、不喜歡。”
《回家》中飾演芥蘭
所幸焦黎很快便得到了一個極好的鍛煉機會。1980年京劇表演藝術家胡芝風來濟南演出京劇《李慧娘》,反響熱烈,濟南市呂劇團決定將《李慧娘》移植成呂劇,并由16歲的焦黎出演李慧娘一角。因有多年京劇功底,焦黎很快找到了熟悉的感覺。當年9月,呂劇《李慧娘》正式演出。“當時山東省呂劇院的郎咸芬院長、林建華和李岱江等老前輩們看完我們的演出十分激動,高興得跑到后臺去看我們這些小演員。”當時郎咸芬對焦黎的表演給出了很高的評價,“我為呂劇有這樣優秀的接班人感到高興,焦黎是一名很有潛質的演員。”
通過《李慧娘》一劇,焦黎成為濟南市呂劇團的重點培養對象,而之后多部劇作的演練,也讓她發現了呂劇的獨特魅力,她對呂劇逐漸產生了興趣和感情。“呂劇作為地方戲曲,有著自己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優勢,它非常樸實、貼近生活,表現得非常真切。”
揣摩人物
終摘“梅花獎”
雖然首次演出就獲得了呂劇大家的肯定,但焦黎并沒有自滿,反而在不停思考自身的不足。“我在《李慧娘》中的表演還是相當稚嫩的,就是一個剛從課堂里走出來的學生,舞臺上的演出完全是老師教出來的,純粹就是學戲,哪有自己塑造角色的能力呢!”通過常年的演出實踐,焦黎慢慢領悟到,演員在戲劇舞臺上最重要的是能夠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人物本身有自己的經歷和故事的,演員塑造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就是去體味這個人物的人生。演員要體驗人物內心,跟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這樣角色才能鮮活立在舞臺上,而不僅是框架外形。”
有了對呂劇藝術的理解后,焦黎先后在《嬰翠》《姊妹易嫁》《王小趕腳》《借年》《小姑賢》等三十多個劇目中成功塑造了幾十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與每部戲中的人物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時也通過這些藝術實踐陶冶了自己。
《嬰翠》中飾演嬰翠
為了讓自己的表演更上一層樓,焦黎甚至還通過“跨界”來汲取營養。她從1987年開始,跟隨山東省歌舞劇院著名歌唱家王佩璜學習聲樂。“聲樂的發聲是非常科學的,我學習它主要是為了能更好地應用到呂劇唱腔當中去。”此外,焦黎還涉足了影視劇演出,她曾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法官老張——審牛記》中擔任女主角,在電視劇《大海的呼喚》中扮演了一名女研究生,還在戲曲電視劇《大地深情》《苦菜花》《金秋湖畔》中飾演主要角色。“出演影視劇對呂劇表演有很大的幫助,讓我能更好地完成角色創造。”
兢兢業業地實踐演出和學習,終于讓焦黎在《補天》中攀登到了新的藝術高度。這部講述八千山東女兵援疆的大型呂劇現代戲,以其震撼感人的藝術效果入選國家十大舞臺藝術精品劇目,為山東省實現了零的突破。2007年,焦黎憑借該劇成功獲得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劇中的小沂蒙是19歲,而我當時已經有40歲,年齡比她大一倍,但是這個人物實在是太打動我了,也為整個劇組的凝心聚力所感動,是他們共同成就了我。”
退居幕后
傳承呂劇責任重
從2004年開始擔任省呂劇院青年團團長一職后,焦黎就逐漸從光鮮的舞臺上退居幕后。現在她的主要工作是扶持年輕演員,甘當人梯,基本犧牲了自己的演員業務。2009年6月,焦黎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呂劇代表性傳承人,這讓她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沒有舞臺上的摔打就不會成長,但演員從課堂走到舞臺的過渡是非常艱難的,我能做的就是耗在排練廳里,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詞反復地跟他們示范、研磨。演員們要經歷從學戲到創作的過程,就先要按照傳統經典一招一式地學好,慢慢從中領悟戲劇創作的理念,才能具備自己獨立創作的能力。”因為從聲樂訓練中受益頗深,焦黎也會讓學生們學一些聲樂知識以提升演唱技藝。如今,彭莉媛、查濤、張娜、楊曉梅等一批后起之秀已經成為山東省呂劇院的主力擔當。
退居幕后之后,焦黎為青年團復排了大大小小近三十出戲,2012年和2013年她又前往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進修,對呂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前當演員的時候只要專心完成好自己的角色就行,現在當了導演需要操心的事務更多了,責任也更大了,更加體會到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要考慮到舞美、樂隊、演員等各方面。”2013年由她擔任副導演的大型現代呂劇《百姓書記》亮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并榮獲“文華大獎”,這是她導演生涯一次極好的歷練,也收獲了極大的肯定。
談及呂劇的發展,焦黎認為呂劇還是一個年輕的劇種,比起創新,更重要的是堅守好傳統。她認為,戲劇的發展不能刻意地為了創新而創新,要守住自己的本分和傳統,守住自己本身的特色,在傳承本體上多下功夫,在繼承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有所發展。
焦黎——
1964年生,山東濟南人,山東省呂劇院副院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呂劇代表性傳承人。1997年主演《李慧娘》榮獲省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獎賽金獎。2007年因大型新編現代戲《補天》榮獲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先后在《嬰翠》《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王小趕腳》《借年》《小姑賢》《竇娥冤》《苦菜花》《蔡文姬》《龍鳳面》《桃李梅》《補天》《回家》等三十多個劇目中出演主要角色,形成了自己獨特地演唱風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