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7-29 08:38:07
新華社濟南7月28日電(記者孫曉輝)盛夏時分,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的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3D影視展廳內,現代聲、光、電技術復原千年場景——從濟寧到臨清的古運河河道上,過往船只像爬樓一般,沿著31道大小閘門向上緩慢攀爬,最終翻過水脊,匯入海河。
“遺址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讓人既能領略文物的滄桑,又能領略當年工程的宏大。”前來參觀的游客李波說。
據汶上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白占德介紹,南旺分水樞紐是大運河全線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臟工程”,在規劃、建筑和管理等方面代表了17世紀世界工業革命前土木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正是因為它的存在,確保了明清兩代大運河連續500多年暢通無阻。
“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在清朝末年荒廢,為了更好地做好南旺樞紐闡釋和展示工作,充分體現大運河南旺‘水脊’的特點,汶上縣近年來在對文物進行優先保護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展示,因此決定打造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白占德說。
從著名的臨清鈔關、鰲頭磯,到光岳樓、山陜會館,像南旺樞紐這樣的歷史遺存,目前在大運河山東段沿線并不鮮見。
作為歷史上通行條件最困難、維修保護工程技術最復雜、最巧妙的著名河段,大運河山東段代表了中國大運河的技術成就。
運河沿線的德州、臨清、東昌府、濟寧、臺兒莊,都曾是歷史上交通轉輸和貿易的重鎮,積淀了深厚的運河文化,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運河沿岸各個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景色,如果把運河比喻成一條項鏈,那么這些文物古跡就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只有把這些珍珠串起來,才能從整體上呈現運河文化。”聊城大學運河研究院院長李泉說,由于大運河濟寧以北段斷航等原因,大運河山東段眾多的遺存目前呈現散落狀態。
為了串起散落的歷史文化遺存,山東在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后著手打造“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
據山東省文物局副局長周曉波介紹,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建設規劃將以大運河山東段8段河段、15處遺產點為中心,充分研究運河遺產的文化內涵特點,在尊重歷史、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以創新思路進行編制,以激活運河文化遺產潛力,展示大運河實際情況。
“大運河申遺不是目的,而是加強保護的手段和途徑。”周曉波說,合理利用是對大運河最好的保護,大運河山東段的“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規劃,就是通過遺址公園、博物館展陳、運河小道、展示平臺等各種方式手段,有效提升和展示大運河遺產的歷史、科學、文化價值。
目前,山東已經打造出像汶上南旺分水樞紐考古遺址公園、臺兒莊古城、德州南運河段等一批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亮點工程。
“從長遠來看,大運河的全線通水復航將更加有利于運河沿線歷史遺存的‘串珠成鏈’,雖然很艱難,但我還是很期待那一天。”李泉說。(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