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15 17:58:08
8月12日晚7時許,南京南站候車室內發生一起涉嫌猥褻女童案件。一旁的網友拍下視頻發到網上,視頻中小女孩表情麻木,旁邊的同行者也沒有制止。此后,在微博上發酵的事件南京鐵路警方高度重視,經過深入細致偵查工作,于8月14日在河南滑縣將嫌疑人段某某(男,18歲)抓獲。經調查,其同行的兩名成年人為段某某父母,女童為段某某父母的養女。
試想,如果沒有網友在網上發布視頻,段某某以后是不是還會繼續他的行為,而在此之前,小女孩是否也曾遭受過侵害。
圖中男子為段某某
“熟人犯罪”,比例高到不敢信
監護人的漠然不語,無疑也是一種犯罪。家長對熟人“過分親昵”的無視、輕忽,都是把天真的孩子推向了惡魔。甚至還有一些網友不負責任地說:“人家家長都沒說,關你啥事?”恰恰是這樣一些不懂法、也不懂孩子的輕率之言,把那個小女孩推向無人可以出聲求救、只能低頭默默玩手機的黑暗深淵。
“熟人犯罪”在兒童性侵案中的比例,高到不敢相信。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發布的《“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在2016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件中,已知的熟人犯罪占69.28%,將近七成之多。
此外,2015年公開報道的女童遭性侵案件的受害者中,0至7歲的有58起;7歲至12歲的有115起;12歲至14歲的有123起,7歲至14歲受害者占比達70%。
“女童保護”發起人之一孫雪梅認為,12歲至14歲的學生受害人數較多,這一定程度上說明義務教育階段對于兒童自我保護及防范性侵相關教育缺失,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沒有及時補充知識。加上身體發育等因素,使得該年齡段兒童成為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的主要目標。
很多爸爸媽媽都認為陌生人對孩子的威脅最大,但實際上大多數侵犯者都認識受害者。有很多案件都說熟人作案,因為這些人一般看上去不像壞人,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受歡迎的人:鄰居或同村的人;教師或校長;兒童的生父、養父、繼父或者其他近親屬;還有可能是孩子熟悉的朋友。
據“女童保護”統計,在2015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240起,占70.59%。熟人又包括教師、鄰居、親戚等,其中教師性侵71起,鄰居性侵33起,家庭成員(例如父親、哥哥、繼父等)性侵29起。
為保障家庭暴力、性暴力被外界及時發現,一些西方國家有強行報告制度,也有對弱勢孩子的緊急庇護制度和相關的第三方庇護設施。而我國還沒有建立類似制度。2015年2月4日,江蘇徐州銅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剝奪一位女孩父母的監護權,成為我國首例。但民政部門后續如何照顧孩子,不得而知。
家長、孩子防性侵意識薄弱
有媒體曾對近年來發生的兒童性侵案件進行過梳理。在統計的40起案件中,有17起案件在嫌疑人作案1年以后才被發現,更有5起案件在嫌疑人作案10年以后才被發現。甚至有更多的罪犯可能到今天仍然沒有被發現,得以逍遙法外。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從孩子到家長,都缺乏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據《“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長近三成。民政部的官員坦率地說:“如果這被曝光的就是全部發生的案件了,那真的是一大進步!”這是何等令人沉痛的坦率。
2016年,“女童保護”在6個省份對14歲以下兒童隨機進行了問卷調查。當被問及“未經同意被碰觸隱私部位是否知道如何應對”時,30.48%的兒童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另一個對全國31個省份的問卷則顯示,50.61%的家長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從孩子言行中識別他(她)是否遭遇到性侵,16.85%的家長不能識別。
家長、孩子性保護意識淡薄,遭遇性侵害都渾然不知是,有的兒童則因為懼怕不敢向家長說出實情,甚至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在知情后依舊選擇了沉默。所有這些問題,會讓這些兒童很容易罹患焦慮、抑郁;長期嚴重、持續、重復的侵害,可能會令受害人病情加重,并伴有人格改變,特別是女童。
這些女童中,有些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童貞,對性變得不嚴肅,甚至可能走上歧途;即使結婚成家,也可能會覺得自己“很不干凈”,自卑,甚至會出現性心理疾病,還有的對性生活有恐懼,等等。而伴隨著一過程產生的對人和社會的不信任、自閉、抑郁等傾向,則更有可能伴隨他們一生。有些家長在長面對這種問題時,因為擔心所謂的毀壞名聲或者收取了“封口費”而放棄報案,這樣是助紂為虐,無益于事情解決,孩子的陰影依舊存在。
家長多了解孩子言行,發現異常及時報警
相當多的案例可以看出,兒童性侵害案件是由于家長過于相信他人所至,如果父母多一些性安全保護意識,在平時有意識地對寶寶灌輸自我保護知識,同時注意不隨意將孩子留給家人以外的異性照看,多注意了解孩子的言行,發現異常現象及時報警,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遭遇性侵犯。
“女童保護”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發現孩子被性侵的境況下,84.74%的家長會選擇報警;3.39%的家長會選擇私了;0.45%的家長選擇默默忍受;11.42%的家長選擇用其他方式解決。
其實,孩子被性侵以后,家長的反應尤為重要。家長不能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做了錯事,而應該告訴他們,這是壞人的錯,要做好安撫;務必要報警并注意保存和收集證據,及時帶孩子進行身體檢查及治療;有必要的時候,要求助專業人士,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此外,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尋求媒體等社會各界的幫助。
為了避免孩子遭遇性侵,從孩子出生到18歲,學校和父母都要對他們進行性教育,而在幼年階段的性啟蒙教育,尤為重要。另外,全社會都應該認識到,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全方面構成孩子的防護網,加強立法和社會救助、社會矯正領域的建設。尤其是教育部門,更應推動在基礎教育課程里,加進兒童防性侵的專業知識,給千萬個孩子、千萬個家長補上這一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曉東 綜合 鳳凰網、俠客島、法制晚報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