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7-09-26 04:23:09
當說到青島與電影的淵源,人們在談論著什么?是蔚藍海岸、萬國建筑的“天然攝影棚”,還是孕育過無數熒幕經典形象的“明星搖籃”,抑或是中國電影最早的試驗場?這些原有印象悄然改變,劍指“電影之都”的青島正在勾勒著中國乃至世界影視產業崛起的嶄新樣本。
201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青島要發展高端影視,申創“電影之都”,打造東方影都、國際電影交易中心和國際電影藝術技術創新平臺。青島以全力打造千億級的影視產業集群為己任,突出影視業在文化產業中的龍頭地位,拓展“青島出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近——
今年上半年,青島文化產業同比實現了15.2%的快速增長,較上年同期顯著提升8.8個百分點,其中影視產業已經成為青島文化事業換擋提速的重要引擎;青島距離成為中國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網絡城市“電影之都”的宏愿,也只剩下“最后一公里”;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已建成的15個世界一流攝影棚全部有電影項目入駐,中國院線將在未來幾年出現越來越多有著“青島血脈”的影片。
就在上周,這座未來的“電影之都”又接連迎來重量級事件:青島電影博物館在西海岸新區開館,一座以“文化+科技”為核心理念的青島電影新地標就此誕生;第15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舉行,60多部國產新片集體亮相,來自全國48條院線代表匯聚于此交流研討,“青島聲音”日漸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青島的電影發展之路并沒有固定的參照系,不管是國內的橫店還是美國的好萊塢,都并非其終極目標,其產業鏈條的延伸及完善都指向一條前人從未涉及的道路,其講述的是一個全新“青島傳奇”、描繪的是一個中國影視產業“新藍本”。
彎道超車
毋庸置疑,青島的城市氣質中從來就不缺少影視基因:蔚藍的海岸線,二十多個國家風格各異的建筑、四季咸宜的氣候條件,讓青島一直有“沒有屋頂的攝影棚”的美譽。但不可否認,比之擁有老牌電影制片廠的北京、上海、西安、珠江等地,青島電影的“重工業”歷史積淀又是相對薄弱的。
然而,全球電影創意的互通融合以及影視產業鏈的不斷變革,為青島電影工業化、產業化彎道超車,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青島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表示,“從‘天然攝影棚’到‘世界電影之都’,青島的底氣,來源于從投資、拍攝、制作、發行的全產業鏈爆發潛力。”該負責人說,作為全市轉方式調結構的十大新興重點產業之一,青島影視產業將通過創建一個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完善政策和服務兩大體系,搭建高端影視文化交流平臺,從而吸引集聚國內外優質影視資源,做強青島高端影視產業。
在日前出爐的《青島市“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打造世界級影視文化產業高地,是“十三五”期間青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頭戲。青島將著力發揮東方影都等重點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建設,吸引集聚優勢產業資源,不斷拓寬影視產業鏈,構筑影視投資、影視攝制、電影發行、院線管理等現代影視產業集群。成立青島影視發展中心,推進國家電影交易中心建設,搭建電影交易平臺,建設世界知名的“影視之城”。
作為青島影視矩陣的“旗艦”,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園今年集中發力,園區內首批15座攝影棚今年相繼投入運營,《瘋狂的外星人》《英雄本色4》《網中網》等一批國內外大片先后進入園區拍攝;而西海岸發展集團參與出品的首部當代都市諜戰劇《守衛者——浮出水面》也在今年8月播映。青島開始擺脫電影外景地的標簽,躋身“重工業電影”拍攝制作基地的行列。
據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的攝影大棚由世界一流的英國松林公司設計制作,其標準與規格之高都是國內諸多影視基地無法達到。目前影視園區內已經出現‘一棚難求’的景象,青島電影產業的工業化優勢凸顯出來了。”
據測算,預計到2020年,僅青島西海岸新區每年拍攝制作的中外影視作品將超過130部,影視文化旅游人數將超過2000萬人次,影視產業總收入可達到150億元,預計可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到2025年,這片青島影視新高地每年拍攝制作影視作品將超過180部,影視產業總收入將達到280億元,可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0萬人。
不久前在青島舉行的2017年亞洲影視文化論壇上,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就表示,目前中國電影技術更新換代比美國還快,而青島影視業正是中國影視新業態崛起浪潮中的佼佼者,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完全能夠實現“彎道超車”。
青島模式
“2016年,青島影視制作機構(具備《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公司)增至79家,其中新增影視制作機構32家,占比30%以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新增影視機構比例還要有所增加,有望創下歷年最好紀錄。”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表示。
為何諸多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影機構及項目對青島情有獨鐘?市文廣新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青島市“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關于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青島市影視產業發展基金管理使用辦法》等促進政策的相繼實施,不管是給力的政策扶持力度、創新的服務機制還是合理的業態分布,都不斷催生出一種新鮮的“青島基因”、打造著一種全新的“青島模式”。
比如在《關于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設立了連續5年、每年10億元的影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在影視文化產業區內完成主要拍攝制作的優秀影視作品,最高給予制作成本40%的補貼。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說,“目前我們面向全國啟動了‘影視劇本孵化計劃’,征集優秀劇本和創意并給予資金扶持;對在青島注冊的影視公司,也有非常優厚的稅收連續返還政策。”
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園就是一個縮影,其富有創造性的五大業態布局正是其招商引資的法寶:通過建立外景拍攝區、影視制作區、電影外景服務區、影視會展中心、影視旅游體驗區等功能區,使業態分布涵蓋影視產業鏈各個環節。無論是小投資影視作品,還是好萊塢大片,都可在這里完成“一站式”拍攝,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影城生態圈的升級版。
而坐落于青島市市南區湖北路17號的1907光影俱樂部,則是青島電影全產業鏈崛起的另一例證,這里曾經是“中國最早的電影院”的地標,現已成為青島文創產業的試驗田,從高端電影峰會、華語電影展到大大小小的各項論壇,為青島乃至全國的青年影人搭建了創作的平臺。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盧安泰以觀察者的身份提到,“目前,中國影視產業正不斷走向成熟,青島正憑借其在影視方面的先天優勢,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品牌,其不同于傳統的老牌電影工業城市,也有別于國內現存的影視城,它正在不斷營造一種獨特‘青島模式’,不斷為自己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鮮血液。”
世界影都
青島與電影已經站在了時代風口浪尖,迎面而來的將是一片嶄新的藍海。
今年8月,青島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開創意網絡城市的最終評審,進入了申創創意城市網絡的“決賽圈”,并將于10月31日揭曉結果。如果申創成功,青島將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電影之都”。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規定,每年每個國家只有四個城市能夠獲得入選創意城市網絡的資格。“我們相當于拿到了決賽的‘入場券’,青島距離成為中國第一個‘電影之都’只剩下‘最后一公里’。”市文廣新局“電影之都”申創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如是說。
市文廣新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青島與電影可以用“緣、愛、夢”三個字來總結。所謂“緣”,恰如青島“申都”口號——“青島,因電影而生的城市”,這座海濱城市在一百多年前就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培養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批觀眾,孕育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所謂“愛”,青島人對電影的熱愛浸透于血液中,不論是海濱、名人故居等著名地標都留有光影的痕跡,并培養了黃曉明、黃渤等一大批影視明星;所謂“夢”,以電影之名使青島文化鏈接世界,開啟青島影視發展新紀元,則是所有青島人共同的夢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于“電影之都”申請城市的考察標準,并不僅僅局限于影視產業的規模,同時注重城市總體影視文化風貌。今年6月在青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電影之都”峰會,促進了電影之都城市在經濟、教育、科技、旅游等領域的交流,獲得了來自英國布拉德福德等5個世界現有“電影之都”城市代表的高度認同。而在今年9月在青舉辦的第十六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2017年亞洲影視文化論壇、赫拉國際電影節,更昭示著這座城市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視文化交流合作的平臺,將全球優秀人才匯聚在一起,讓各種影視文化力量奔涌匯聚于這片熱土之上。
電影業界專家對青島申創“電影之都”的前景極為看好。山東電影家協會主席于海豐表示,申創“影視之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整合全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一個常態化、健康化的電影文旅產業聯盟,讓電影創作更加自由、電影產業更加堅實。
盧安泰則表示,青島可以借助打造“電影之都”的契機,順勢而為,催生出一系列電影主題公園、影視周邊產品、文化演藝項目等,進一步延伸電影產業鏈條,充分發揮電影產業的杠桿作用,利用電影產業,撬動和激發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
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表示,成為“電影之都”,不僅可以幫助青島充分利用作為濱海城市在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以創意為引擎,推進環境、文化和經濟的高度融合發展。還可以發揮青島在創意產業領域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和集聚全球創意和人才資源,激發民間創意潛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