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9-26 08:04:09
此前的近70年里,老安住的都是華山腳下最小的村——南北小街村。如今,隨著華山片區開發,他原來的村子早已成了平地,但讓他又喜又驚的是,村子被夷平了,“名字”卻留了下來。
齊煙九點之華山和臥牛山腹地,一張神速面世的道路地名圖,為這個正在孕育建設的片區,早早地起好了道路名字。其中就有南北小街路。
101天的神速命名
地圖上的路名來得確實夠快。以至于整個華山片區大批道路尚未開建,名字就已起好。
20日,將軍路北首原濱河集團大樓內,幾位參與華山道路命名的工作人員想要回憶最初的工作起止日期,已需要摸頭想一會兒,“只記得不到兩個月,所有的路名就都起完了。”
華山片區于2016年8月1日正式啟動道路命名,9月18日形成了命名方案,11月9日路名獲市民政局批復通過。最終,41條路獲名,歷時僅101天。
眼下,俯瞰華山片區,大部分道路仍看不出輪廓。即便是三大主干道,也未能全部建成。緊依濟青高速南側的鵲華大道,橫貫華山東西,目前已能通車,但東西兩端尚未并入路網。因縱貫南北臥牛山之間而得名的臥牛山路,也只有一半通行。接通華山與將軍路的濼華路,尚在一片工地圍擋內,難覓雛形。
這種命名速度,在全市尚屬首例。
16個“名存實亡”的村莊
老安眼下在原村舊址旁的工地打工。南北小街村因拆遷目前已成廢墟,未來這里將開發成樓盤。
“村里原先有條東西路,以南叫南小街,以北叫北小街。”老安稱。這條小路在地圖上保留了下來,而且就用村名命名——南北小街。
或許很難再有人去細問南北小街的來歷。“1966年,因擔心發大水,我們村以地換地,從黃河灘搬到了這里,取了這個名。”年近七旬的老安,希望這個在他眼皮底下建成又消失的村莊,能以某種方式被人記住。
順著老安所指放眼望去,是林立的塔吊和半成形的高樓。“那是原先的小馬橋村,那是原大馬橋村……”這些已經消失的村莊,其名字一并化作了路名,就近守候在原村址旁。
細算下來,總共16個村名,變相得到保留。“主要是恢復人們對舊居文化的記憶。”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俯視華山片區路網,看到的就像樹樁年輪。以華山和臥牛山為中心,圍繞著一圈圈道路。縱向貫通這些圓圈的,基本都是這些以村名命名的道路。
來頭不小的路名
看到華山片區的路名圖,山東地名學會常務理事張繼平稱,不少路名背后都隱藏著不小的來頭。
華山曾與齊大夫逄丑父、詩人李白、名士王敕、《鵲華秋色圖》作者趙孟頫等諸多大家都有瓜葛。道路命名團隊沒有放過這些歷史光環,得益于此,青蓮路、丑父路、云芝北路、云芝南路、云莊路、松雪路等,由此誕生。
華山片區還有一條比較特別的路:圍繞華山的第一環道路,光華大道。出自“日月之光華、旦復旦兮”,與復旦大學校名同出一轍。
取義于“山、水、人”,大量路名通過鵲山、華山、濼水、清河、濟水等組合而來。
由此出現的“清華路”“濟華路”也曾有過廣告嫌疑的擔心。為了不違背《地名管理條例》有償冠名的規定,曾專門由社科院、民政局做了研究,最終決定保留。
留給其他新城的期待
張繼平留意到了北部新城——北湖片區,他希望日后的北湖能復制華山的成功。
“華山片區的路名考慮了歷史人文傳承,唯華山片區獨有,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類似還鄉店路、華山西路等,指向性很明確,便于尋找。”張繼平介紹。
北湖、南湖等,在全國各地數不勝數。張繼平建議,日后的北湖片區道路命名,亦應考慮到其唯一性及背后的文化傳承,“日后的華山片區,路名里就有故事,一個個路名就能講好咱濟南的故事。”
原標題:道路命名的華山速度與人文 村子被夷平“名字”卻留了下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