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談資
2017-10-11 18:50:10
《和子由四首之韓太祝送游太山》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應回首厭籠囚。
但教塵土驅馳足,終把云山爛漫酬。
聞道逢春思濯錦,更須到處覓菟裘。
恨君不上東封頂,夜看金輪出九幽。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是蘇軾同他弟弟蘇轍的唱和之作。從內容上來看,寫的是蘇轍游山玩水,縱情鄉野的景象與心情,其中“恨君不上東封頂,夜看金輪出九幽”,氣勢恢宏,成為眾多泰山詩中廣為傳頌的名句。
在山東,蘇軾與蘇轍可謂是“難兄難弟”。在一段時間內,倆人雖然均在山東為官,可竟然沒在山東見過一面,只能在書信中表達著兄弟間的思念之情,在紙上交流著各自的境遇,在詩詞的相互酬唱中,用一種文人特有的雅致訴說出各自的心里話。“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離開京城奔赴徐州,兄弟二人闊別七年終于再次相見。
蘇轍在濟南三年,對濟南的民俗風物甚是熱愛,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自不必多言,濟南城南的連綿起伏的群山也引起了蘇轍極大的興趣。蘇軾的這首詩便是由此而來。如果要總結一下較早的有關濟南南部山區旅游的佳作,這首詩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
(濟南南部山區)
郊原,代指濟南南部山區。東封頂,指泰山頂。可見蘇轍的此次郊游,始于濟南南部山區,終于泰山,只可惜蘇轍因位體力問題,未能登頂,在泰山下徘徊了三天就匆匆結束南山之行。這首詩淺譯一下,大概意思是:偶然得閑到城外郊野走走看看,就不要回想那牢籠般的生活了;一路走來,腳下的塵土不斷飛揚,終于將山間的美景看遍,也不枉出來這一趟;我聽說人們看到無邊春色便想到華麗的濯錦布,還要尋找菟裘之地,以便退隱養老之用,其實這南山之間都具備了;遺憾的是你不能登山泰山之頂,去欣賞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象。
(泰山日出)
來濟南的第一年,蘇轍一直沒找到機會進山旅游,第二年他終于如愿以償,進入濟南南部山區,游覽了十多天。山澗中的峽谷,陡峭的峰巒,時隱時現的山林,還有別具一格的“民宿”客店,蘇轍此行,可謂是興致頗高,而且身為四川人的蘇轍,由南部山區的險峻聯想到了“蜀道難”,泛起點點鄉愁。深山藏名剎,南山之行,如何少得了靈巖寺。在靈巖寺,悠久的歷史、濃厚的佛教氛圍給蘇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濟南靈巖寺)
濟南南部山區緊連泰山山脈,蘇轍從靈巖寺又來到向往已久的泰山腳下。不過由于旅途奔波勞累,此時的蘇轍沒有多余的力氣再登山了。自古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說,既然來到了泰山,又不能飽覽泰山美景,蘇轍似乎心有不甘。遺憾的是,蘇轍怕走壞雙腳回不了濟南,最終不得不放棄登山之舉。在給蘇軾的書信中,蘇轍言及此事,甚為遺憾。蘇軾聽說此事后,更是為弟弟感到惋惜。惋惜之余,便寫下了這首與弟弟的唱和之作。
(許建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