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7-10-11 18:51:10
□本報記者 劉兵 王川
10月8日,正值寒露,德州臨邑縣魏家村種糧大戶魏德東農場里的1000畝無公害玉米剛剛收獲完畢。
“又是一個豐收年!”魏德東拿起一顆還帶有余溫的玉米粒,放嘴里咬起來,咯嘣咯嘣地響。他地里的玉米很奇怪,沒有打任何農藥,只在地頭掛上幾張“小卡片”,不僅沒遭蟲害,還顆粒飽滿。
老魏的這些“小卡片”,是山東省農科院研制的,專門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卡。小卡片是白色的,長12.5厘米、寬6.5厘米,上面有個只有9平方厘米的培養基,1000余只赤眼蜂幼蟲分布其上,卡片掛上玉米稈,赤眼蜂就能自然飛走,追食玉米螟卵,以此達到防蟲的效果。
魏德東是省農科院的“老關系”,“玉米、花生寬幅間作試驗”就是在他的地里搞的。
防治玉米螟,是玉米種植的難題,老辦法無非是一年給玉米打好幾遍農藥。不僅打藥費時費力,農藥殘留還有危害,這塊心病一直落在老魏心里。
2016年,全省秋玉米播種面積達5514.6萬畝。農藥治蟲,不僅威脅著玉米的食品安全,也使周圍的空氣、土壤、淡水受到了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省農科院,強調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還特別指出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次年,省農科院對糧食蟲害生物防治展開攻關,引進了植物保護學科帶頭人鄭禮,并成立天敵與授粉昆蟲研究中心。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終于攻克了赤眼蜂在山東地區防治玉米螟的技術難關。
2015年7月,鄭禮找到老魏,推廣這項技術。老把式魏德東糾結了好幾個晚上,最后還是拿出500畝地交給了鄭禮。
7月15日,第一次放蜂。鄭禮和他的學生忙前忙后計算著各種數據,老魏則將信將疑地東看看西瞅瞅。
過了三天,魏德東就盤算著按照往常的日子,應該給玉米打藥了。“玉米螟卵消除不徹底,不打藥這批玉米不就壞了?”老魏背著鄭禮,又偷偷把農藥打上了。
鄭禮知道后,當即給他打來電話:“老魏啊老魏,你這樣害蟲暫時被消滅了,可吃害蟲的赤眼蜂也被消滅了。有一點玉米螟沒關系的,只要不影響玉米的生長就行。”
老魏內心五味雜陳,既后悔又懊惱。為了彌補打藥的損失,省農科院立即新掛上一批“卡片蟲”,并增大了用量。到了8月中旬,根據玉米螟的生長規律,又進行了一次放蜂試驗。
十月秋風,這500畝試驗田的無公害玉米收獲了。與用藥的玉米放在一起對比發現,這些無公害玉米個個顆粒飽滿,在售價上平均每斤還貴了4分錢。
嘗到甜頭,老魏開始擴大規模。目前,他已有1000畝玉米用上了“卡片蟲”,還籌劃著陸續將剩下的2000畝玉米田也全部交給鄭禮。
鄭禮介紹,經過3年多的試驗,山東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術已經成熟。數據顯示,平均每畝玉米地每季只需懸掛15張卡片,即可達到96%的控蟲效果,玉米被害株率低于農藥防治50%,平均每畝土地可減少農藥使用1公斤左右。此外,省農科院陸續推出的麗蚜小蜂防治白粉虱、食蚜癭蚊防治蚜蟲等技術也已成熟,有效減少了我省糧食蔬菜的農藥和激素使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