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報網
2017-11-07 12:43:11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游。登一頂,有觀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垂領而神觀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作為中國道教最大派別全真派的十方叢林之一,嶗山有著“神仙之宅,靈異之府”之稱。昔日秦皇漢武登臨此山尋仙,唐明皇也曾派人進山煉藥,歷代文人名士紛至沓來,其中蒲松齡《嶗山道士》中穿墻的傳說,更是給嶗山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青島觀攝影師歷時九年,走進嶗山為您揭秘嶗山道士是如何“煉”成的。
沿著幽靜曲折的小路前行,太清宮還在遠處,耳畔已傳來清幽的道教古樂,時而抑揚頓挫,時而輕歌慢板,清遠中透出深沉和典雅。推開朱紅色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是道觀里特有的香氣,彌散在空氣中,縹緲而又真切。圖為嶗山道士撫琴。
嶗山又被稱為勞山、牢山、不其山、輔唐山,著名道教人物丘處機、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據說,最鼎盛時,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宮觀更是氣勢恢宏,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時光變遷,如今保存下來的宮觀,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要數太清宮了。圖為嶗山道士臨海撫琴。
太清宮的道士們留須蓄發,餐霞飲露,與明月清風為伴,保持身體的清新潔凈,追求心靈的纖塵不染。他們過著清靜恬淡的生活,默默地守護在這里。虔誠的香客們紛至沓來,皆為問道。一步一階,步步虔誠;俯首叩拜,極為用心;合眼默念,默許心愿。圖為嶗山道士對弈。
品嶗山茗茶、食道家齋宴、聽道教仙樂、賞太清水月、習內家拳法,不論是游客還是香客,都能在這里找到心靈的歸宿。歷史給古老而充滿朝氣的嶗山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嶗山民間故事、嶗山道教音樂、嶗山道教武術和螳螂拳等均入選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為嶗山道士舞刀。
太清宮是嶗山道教祖庭,從初創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茸,其建筑風格至今依然保持著宋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圖為嶗山道士用手機拍攝雪景。
徜徉太清宮,古樹名木,蓊蓊郁郁,殿宇深深,布局井然。逢仙橋畔,道長肅立,檀香彌漫,鐘馨梵唄,悅耳清心。圖為嶗山道士讀書。
道教認為,“所謂得志,非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去者也,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也”,“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只有山與天地最接近,“夫大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圖為2017年8月21日嶗山太清宮舉辦的十方叢林方丈升座儀式。
道教認為只要守心歸真,“不請福而福來,不攘禍而禍去矣”。圖為嶗山道士進齋。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座千年古老道觀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嶗山道士的嶄新形象也逐步走進群眾的視野。圖為嶗山道士使用手機。
尤其是2005年以來,嶗山太清宮逐步開放思想,走向正規,通過民主選舉正式成立了管理委員會,以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取代了沿襲千年的家長制管理模式,在當地政府和太清宮管理委員會的齊心合力下,以嶗山太清宮為龍頭的嶗山道教取得了空前迅猛的發展。圖為嶗山道士辦公。
近些年來,嶗山道教將道教符合時代發展的積極思想、優良傳統、養生理念、積功累德、天人合一等教理教義曉諭世人,用弘揚道教傳統論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圖為嶗山道士使用現代化通訊設備。
嶗山的自然風光與道教文化吸引了無數道人駐留山間,研修道法。墻外時代變了又變,墻內道人換了又換,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宮觀中裊裊不絕的香火和墻內外所延續的道教文化。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