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威海新聞網
2017-11-30 17:51:11
深化產學研合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府主導、學研輸出、金融助力為一體的“政產學研金”創新體系,將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2017威海政產學研金合作大會的一項重要內容,11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個高校院所、以色列藍色經濟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進行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科技成果發布,我市部分企業與科研單位、高校進行了項目成果技術合作的洽談對接,構建多元合作模式,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
與會高校院所發布最新的科技成果,吸引眾多企業前來學習,尋求合作。 記者 劉志鵬 攝
成果豐
綠色智能高端成為發布會亮點
綠色、智能、高端是本次大會最突出的三大亮點。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走訪調研了170多家高校實驗室,摸清了1600多個科研項目,針對我市企業的技術需求,大會組委會共篩選海內外產學研合作項目389個,已經匯編成冊。在選擇合作項目上,綠色、高效、無污染是開展合作的前提。”市技術轉移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姜松波表示。
會上,從農業到新能源,綠色生產作為主線貫穿其中。山東省科學院的微生物農藥能夠支持農業化肥減施和土壤質量提升,在我市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中發揮積極作用;青島大學清潔能源區域供熱技術實現了清潔能源的梯級利用,從而達到了能源利用全過程中的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針對我市的特種船舶行業,華北電力大學帶來的船舶脫硝催化劑能夠幫助解決船舶燃油含硫高,燃燒煙氣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滿足高標準的排放要求。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成為產學研合作的必爭之地,也是這次大會的突出亮點。我市借助國家智慧城市建設新機遇,聚集產業優勢,讓智能化在威海落地生根。省科學院首次提出并實現了以“輕量級智能醫療終端+模型化分層技術體系+生態綜合型服務平臺”為架構的新型互聯網醫療模式,借助智能化技術,為基層醫療滯后、老齡化社會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提供了創新型解決方案。此外,北京大學高靈敏低成本糖尿病無創檢測系統、吉林大學仿生表面處理技術等智能化技術,都將在我市匯智借力,共育康養“藍海”。
“這次大會帶來的成果十分高端,專家多,層次高,極具行業前瞻性,我們也找到了很多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看法。”北洋集團投資運營發展中心副總監王順軍說。
高端是大會最閃亮的特征,在高校院所專家團隊科技成果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IGBT團隊、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大學移動數字醫院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專家團隊等13個高校院所專家團隊進行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科技成果發布。
“這得益于我們國家科研實力突飛猛進,科研成果水平多數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再加上威海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政策機遇、創新平臺,特別是在新興產業領域扶持力度大,吸引著高端產業來威尋找落地機會。”姜松波表示。
技術高
科技創新激發轉型發展新動能
在高校院所專家團隊科技成果發布會上,省科學院研究員孫長高剛結束科技成果的發布,走下臺很快就被威海的企業家團團圍住,了解項目具體情況,威海艾迪科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房淑偉就是其中一員。
艾迪科電子主營各類編碼器,對于房淑偉來說,作為物聯網得以高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碼器在朝著靈敏、精確、適應性強、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公司的未來發展和核心競爭力都需要依托于科技創新。在發布會上,房淑偉對于山東省科學院的科研平臺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尋求合作的機會。“目前我們與山東省科學院形成了初步的對接,接下來雙方將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和需求,爭取推進合作項目的產生。”房淑偉說。
對于威海企業來說,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以高技術水平為特點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激發轉型發展新動能,提升我市企業的自主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逐漸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馬車”。
在此次大會上,威海格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哈工大(威海)簽訂了“有纜式水下無人機推進系統研發部”項目協議,對該公司總經理王曉明來說,與高校、科研院所實現研發合作,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公司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一步。
“我們從做機械加工開始起步,如今公司開始轉入高科技項目研發,以智能制造促進機械加工的轉型升級,這是企業對于新舊動能轉換的一次有益嘗試。此次合作的水下無人機項目,從軟件到硬件均為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讓企業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也實現了成本與質量的精準控制,產品優勢明顯。”王曉明說。
來自青島大學海洋生物質纖維新材料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王兵兵帶來了海洋纖維的應用成果。在他看來,這種以人工近海養殖和深海天然生長藻類為原料的天然生物纖維,在威海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這個項目將海洋資源與紡織工業深度結合,成為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新方向,希望能夠與企業合作結出碩果。”王兵兵說。
在以色列先進技術項目發布會上,以色列藍色經濟中心發布了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藻類提取技術等海洋科技領域先進技術項目。“這是我第六次來到威海,威海與以色列在海洋科技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希望我們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不斷在威海落地孵化,夯實海洋經濟、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等多領域的合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以色列藍色經濟中心負責人尤瓦爾·拉賓表示。
合作廣
精準對接促“雙創”深入發展
高校科研院所帶來的300多個科技成果,讓現場的企業倍感興奮,通過精準對接,不少企業尋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科技支撐。
青島大學剛剛發布完科研成果,北洋電氣的工作人員便主動找到該校專家孫錫泉,對他的分時休憩站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
“人們在候車或者候機時,由于等待時間長,休息非常不方便,但是我們這個項目可以提供短時休憩。”孫錫泉介紹說,分時休憩站是一種云端統一管理的無人短時休息設備,是膠囊旅館的升級產品,可在機場、車展、景區等場所使用。“我們也是看到了這個項目的廣闊市場空間,想尋求合作契機,利用我們公司技術優勢與青島大學一起合作這個項目。”北洋電氣的工作人員說。
高校科研院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帶來眾多科研成果,為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企業則結合自身發展所需,精準對接高校科研院所。
威海銀澤生物是省內首家成功養殖海馬的公司,現已成為北方最大的海馬養殖基地,填補了威海水產養殖的空白。“政府搭建的政產學研金合作大會是我們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平臺,我們不僅與魯東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還見識到了更多的先進科研成果。”公司總經理俞蘭良說,省科學院、中科院海洋所、青島大學、魯東大學等多個高校科研院所都帶來了海洋生物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很多科技成果都可以深入交流,尋求合作機會。
這邊高校院所團隊發布成果進行校企對接,那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路演的軍民融合項目也吸引了不少企業。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王鳴認真地聽著路演項目,對金屬表面加工處理的項目很感興趣。“藍色經濟研究院下設的油氣裝備研究所主要進行海洋裝備的研發生產,目前正在謀劃擴展航天、航海設備的研發,這些都離不開高端的金屬表面處理技術,中物技術轉移中心展示的項目中大部分都是和我們相關的,希望能有機會合作。”王鳴說。
以產學研合作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鴻通管材對此感觸頗深。在當日的大會上,鴻通石油管材現場與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在產品檢測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我們已經與大連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山東大學等所屬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體,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創新求變,研制開發的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工作人員王佳佳說,正是不斷地以科技推動創新發展,企業從生產線到產品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在國內油田用管中處于領先地位。未來,企業仍將繼續瞄準行業高端,擴大產學研合作,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促進產品提檔升級。◎記者 王璐瑤 王曉根 實習記者 孫藝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