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塵境心影錄
2017-11-30 17:56:11
作者:史遇春
紫禁城騎馬的場景,在小說或影視劇作中,大概都有出現過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是有這個印象的,不知道準確不準確?
既然說到這個話題,那么,出于好奇,有沒人想過,紫禁城騎馬,究竟有沒有這么一回事?假若有,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紫禁城,雖然一說大家似乎都知道,但是,要大家詳細說說紫禁城是怎么回事,猜想,大概沒有多少人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
基于此,我覺得,在話入正題之前,有必要先簡單描述一下紫禁城。
紫禁城的名稱,乃是借紫微星垣而起。
依照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說,將天上的星相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
根據中國古代對星相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遠不變,因此,紫微垣就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于是,就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還有“紫微正中”之說。
皇帝稱“天子”,也就是天帝(上天)的兒子。以“天子”所居擬天宮,以天應人,于是,皇帝居住的皇宮,也就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
皇帝出于居住理政、維護其權威和尊嚴、自身及后妃侍從安全的考慮,修建皇宮。皇宮一般都富麗堂皇,壁壘嚴密,是一座完整的城池。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并圍有高大的城墻和寬廣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其中樓臺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這就是所謂的“禁”,意即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除了為皇宮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
明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由此推測,紫禁城一稱,或發源于明代。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奪取帝位之后,決定遷都北京,隨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園1420年)始落成。
由此可知,明朝所建紫禁城其實有兩座,一在南京,一在北京。
清軍入關后,依然以北京為京師,故而,根據歷史統計,北京紫禁城曾經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
騎馬,大家都明白,就不用多說了。
紫禁城已說,騎馬不說自明,那么“賜紫禁城騎馬”,究竟是怎么回事?紫禁城可不可以騎馬?誰可以在紫禁城騎馬?“賜紫禁城騎馬”又是怎樣的狀況?
下面,就從清人陳康祺的筆記《郎潛紀文初筆》卷二《賜紫禁城騎馬》一節說來,看看清朝“賜紫禁城騎馬”的詳情。
清廷對那些有功于國家治理的年邁之臣,比較優待和禮遇,的確有“賜紫禁城騎馬”的制度。
這樣一說,似乎一切都清楚了,再說下去似乎也沒有必要了。其實不然,有此一制度,這一制度的來龍去脈怎樣,這一制度的執行情況如何,都還未知,可以一說。
清朝的時候,的確有“賜紫禁城騎馬”一說,主要是為了優待、禮遇、體恤年邁的大臣。受到這項禮遇的老臣,一般情況,都是由兩個人抬著一個小坐椅,老臣安坐椅上,進入紫禁城,辦公、面圣、議事。這種形式,也是“賜紫金城騎馬”的實際執行情況之一。所以說,“賜紫金城騎馬”并不全是大家想象的那樣:騎著高頭大馬進入紫禁城,前去辦公、面圣、議事。
筆記《郎潛紀聞初筆》的作者陳康祺早期剛進入東華門時,他曾經問過老輩人:
“不是說‘賜紫禁城騎馬’嗎?怎么都沒見騎馬,而是人抬呢?”
老輩人回答是:
“紫禁城內禁衛森嚴,大家都很害怕牲畜的性情沒法掌握,萬一出點差錯,沖撞了儀仗,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對于這樣的解釋,陳康祺覺得,似乎不怎么可信。
后來,關于這件事,陳康祺留心,還真看到了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的上諭,大體內容如下:
“在京師以內或者京城以外的文武大臣,因考慮到一部分人上了年紀,步行多有不便,所以,朝廷特別降恩,賞賜他們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用來代替步行。可是,朝廷仔細斟酌,那些上了年紀,腿腳不靈便的大臣,賜他們紫禁城內騎馬,就是要上個馬,他們也還是不方便。所以,經過計議,從今以后,原來已經賞賜可以在紫禁城騎馬的各位大臣,因為身體原因,步履艱難的,繼續加以恩賜,準予乘坐椅進入紫禁城。大臣所乘坐椅,可在兩邊綁上短木,讓兩個人抬著,進入紫禁城,入值當差。”
看過這一上諭之后,陳康祺才清楚,賜紫金城騎馬與紫禁城乘坐椅的關系、由來與真實情況。
原來,賜紫禁城騎馬也并不是死板的,也是可以隨宜變通的。
按照宋代王得臣所著《麈史》的記載:
唐朝時,宰相出入宮禁都是可以乘馬而行的。
到了五代,宰相出入宮禁,才開始用檐子(所謂檐子,就是肩輿之類的乘坐工具。唐初盛行,用竿抬,無屏障。唐代劉肅所著的《大唐新語·厘革》:有“只坐檐子,過於輕率,深失禮容。”《宋史·輿服志二》有:“龍肩興,一名椶[zōng,同棕]檐子,一曰龍檐子,舁以二竿,故名檐子,南渡后所制也。”)。
宋代時,只有文潞公(彥博)因為年紀大、司馬溫公(光)因為身體不好,朝廷才容許他們乘坐檐子出入宮禁。據說,在宋朝時,享受這樣優厚待遇的,只有文潞公與司馬溫公兩個人。
到了清朝,凡是卿貳(次于卿相的朝中大官。即二品、三品的京官,特成一個階級,稱為“卿貳”。卿是指大理寺正卿等三品京堂,貳是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員,只要年紀到了六十歲,還有那些在外戰功卓著的大臣,十有八九,都可以享受到賜紫禁城騎馬的優遇。僅此一點來看,清廷對大臣還是比較寬大的。
過于這件事,還可以繼續上溯。
《左傳》里面就有:
公叔文子老了,乘輦(古時用人拉或推的車)去見衛靈公。
猜想,用人來拉車,應該更加感覺到安穩舒適吧。
發展到清朝,就有了朝廷的恩典,賜紫禁城騎馬、紫禁城乘轎。這真是養老尊賢的曠世大恩啊!
(全文結束)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