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西野語
2017-11-30 17:59:11
濟南有條街叫做運署街,在泉城路以北,按察司街以東。運署是古代對鹽運使署的別稱,換成現在的話來說,這條街就是當時濟南鹽業公司所在地。
鹽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會需求量大,消費彈性極小。在歷史上,我國實行食鹽專賣制度。這個制度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一直到2014年,幾乎伴隨中國歷史整個發展過程。
而鹽運使,朝廷設立的主管食鹽產銷的官員。始置于元代,設于產鹽各省區,專設于兩淮、兩浙、福建等產鹽各省。明清相沿,其全稱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其下設有運同、運副、運判、提舉等官,在明清兩代,產鹽省份都設有這種官職。鹽運使署除了管理鹽務,還往往兼都察院的鹽課御史銜,有的還兼為宮廷采辦貴重物品,偵察社會情況,是當時能夠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一個機構。
那鹽運使署是怎樣運作鹽務的呢?
食鹽專賣,一直是封建國家主要收入之一,但實際的銷售業務,是按府、州、縣分區包給鹽商經營。當時,鹽的計量單位是“引”,明朝時,一引鹽是六百斤,清朝時一引鹽是二百二十五斤,某個鹽商承包某地區的售鹽若干引,按引向鹽運使署繳納稅課,乾隆時每引征收銀二錢四分五毫,到宣統時又有所增加。
從這個流程我們可以看出,鹽商在市場上的壟斷權是鹽運使賜予的,他們也因此賺得盆滿缽盈。所以,因鹽發家的富商們,往往對鹽運使極盡討好之能事,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鹽運使往往受賄不斷,因而這個職位被當時人看做“第一等肥差”,一般都是皇帝的親信擔任。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帝任命為巡視兩淮鹽政,從中曹家一舉彌補了屢次“接駕”所造成的虧空。
在運署街上鹽運使署的斜對路南,是舊時山東鹽商公會“東綱公所”,它由濟南大鹽商主持,實際上是山東鹽業的壟斷組織,也是鹽商們結交各級官員的據點。
在山東歷任鹽運使中,最著名的當數李興祖,他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今大明湖歷下亭的地方,購買鄉紳艾氏地產籌資重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歷下亭,使這里成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在秋日,湖水蕩漾,荷蓮溢香,涼風徐徐,令人心爽,被稱為“歷下秋風”,是古時濟南的八景之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古歷亭賦》介紹了歷下亭一帶的秀美風光,對鹽運使李興祖重建歷下亭給予了褒揚。
說完了運署街的鹽,再說說這條街上的美食?,F在上年紀的人估計都吃過運署街上的“小肉燒餅”,用濟南話來說,那味道,真是杠賽來!
這家的店名大部分人已經記不清了,但是燒餅的形狀對于“老濟南”們可是記憶猶新。這里的小肉燒餅大小和較大的象棋棋子差不多,有兩個象棋棋子厚,中間是豬肉,外邊是酥皮,用吊爐烘烤而成。特點是外酥里嫩,松軟可口,咸而不膩。燒餅最好趁熱吃。其實這家店鋪還有糖餡兒的餡餅,大小和肉的一樣大,面皮上印著紅色的圈圈,味道也很不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文龍,圖片來源于網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