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7-12-01 15:18:12
青島新聞網12月1日訊(記者 孫志文)本月,備受期待的青島地鐵2號線東段將開通試運營。12月3日——5日,2號線東段還將迎來市民試乘活動。那么,地鐵2號線東段有哪些特色車站?這些車站在設計上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請跟隨本網記者一探究竟。
總設計:公共空間一體化
記者了解到,青島地鐵集團、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總結3號線建設經驗,提出“四位一體”(裝飾裝修、導向標識、公共藝術、商業廣告)的設計目標,在設計階段統籌地鐵車站公共空間裝修設計、優化導向標識系統、提高公共藝術高度、合理化開發商業等,借助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的專家指導,集合中央美院等藝術高校的藝術力量,國內外著名設計師和團隊的優勢,以期地鐵2號線具有系統性,打造更為整體性、藝術化的地鐵空間。
隨著設計工作的深入推進,繼而整合地鐵建設中其他部分設施設備、客運服務等多專業,設計工作堅持“一體化”的原則,將以往地鐵空間的割裂元素“化零為整”,由“四位一體”設計升級“公共空間一體化”的總設計概念,使空間整體達到過渡的、連續的統一,創造性地打破地鐵裝修領域常規的設計手法,力求最大程度上實現地鐵空間一體化,旨在塑造集當代性、唯一性、體驗性為一體的新型軌道公共藝術空間,彰顯其城市文化,發揚其城市精神。
標準站設計:凸顯舒適感、秩序感
在一體化的總設計原則下,標準站的設計中,凸顯空間的舒適感、秩序感。使用BIM手段梳理地鐵設備管線,天花局部裸露,融合天花裝飾造型,提高了車站的凈高,相較以往給人更為舒適輕松的乘車體驗。
用色彩表達區段特點,選取紅、黃、藍為主題色貫穿老城區、新城區、商業區、沿海景區使用不同色彩裝飾,以天花墻體為載體進行蔓延,給人色彩更為豐富公共乘車空間。
裝飾材料層面,吊頂使用彩色鋁方通,墻面主要為搪瓷鋼板或烤瓷鋁板,地面均采用花崗巖,有克制、有設計地使用,相較以往線路控制了成本。
7座重點車站:系統設計 彰顯城市特點
青島地鐵2號線東段維系“一線一系統”的設計的原則下,根據《青島地鐵城市地域文化研究報告》《青島市軌道交通站點公共空間設計全網實施系統規劃研究》,全線選取浮山所站、燕兒島站、海游路站、石老人浴場站、遼陽東路站、泰山路站、臺東站7座車站作為重點站,彰顯公共空間一體化設計的優點,更系統化地、統籌設計車站裝飾裝修、公共藝術、導向標識、商業開發、設施設備等專業。
重點站打破公共藝術和裝修的界面,藝術激活地鐵公共空間,站廳層墻面、梯排、站臺三角房等區域設置公共藝術品,藝術品畫面與車站裝修設計共同組成了空間色調構成統一的藝術風格,藍色的幾何色塊由畫面發散蔓延至天花、立柱及地面,使空間各界面與墻面壁畫形成相互的協調與呼應,給市民更為藝術化的乘車體驗。
以海游路站為例,結合整體周邊環境主要以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為主,文化氣氛濃厚。所以我們從“海洋文化”“高校文化”提取設計主題。將曲線、流動性作為此站的主要設計元素,同時結合此站的建筑結構特點,通過曲形方通和鋁板的結合將站廳天花塑造出海浪涌動的視覺效果。
車站公共藝術:色彩、設計 處處彰顯青島風采
2號線公共藝術創作設計遵照《青島地鐵公共藝術規劃與設計導則》,集合中央美院等藝術高校,國內外著名藝術家,由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把控作品創作質量。
與3號線相比2號線站的公共藝術品與空間的融合更為緊密、更注重整體關系,藝術語言更為抽象、抒情,色彩使用更有青島的風采,公共藝術品的材質工藝多樣,制作更為精良考究,藝術品面積明顯增大而單位造價更低。
石老人浴場站:公共藝術品《海風》
作品分別由三幅尺寸不一的玻璃鑲嵌壁畫組成,是青島地鐵2號線石老人站的站廳室內空間公共藝術項目,是地鐵2號線空間藝術設計一體化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藝術家林學明歷時近兩年的時間進行創作、燒制、手工鑲嵌而成。
作品《海風》的主畫面長度為18.9米,高度為3.3米,其余兩幅分別均為5.4米X3.3米。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大的手工玻璃大塊料鑲嵌藝術壁畫。
作者用氣勢凌厲的線條勾勒出波濤洶涌、浩瀚激蕩的寬闊海面,拱托出石老人的古老傳說;波濤翻滾激起了浪花,浪花依稀傳來大海深處低沉的嗚咽聲,海花希望得到父親的救助,而老人孤獨地遙望著大海。
作者以抽象表現的藝術手法,大膽、概括、抽象地運用色彩與材質,并以獨特的視覺元素把石老人地區的人文歷史傳說轉化為氣勢磅礴的畫卷,與室內空間設計所呈現的色調與空間構造形成了有機的融合,突顯了石老人站的藝術特色,使之與石老人地區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聯系在一起。
燕兒島站:公共藝術品《燕島秋潮帆影拍岸》
燕兒島站的室內公共藝術作品,分別由六幅大型釉下彩瓷板壁畫組成。是2號線空間藝術設計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藝術家林學明歷時兩年多時間創作并在山東淄博研制、燒制而成。
安裝在站廳內兩側墻面的作品尺寸分別為3?2米高X20米長,與分布在樓梯間和站臺側的其他畫面共同組成了《燕島秋潮帆影拍岸》組畫,作品與室內設計及空間色調構成統一的藝術風格,藍色的幾何色塊由畫面發散蔓延至天花、立柱及地面,使空間各界面與墻面壁畫形成相互的協調與呼應。
日月潮汐,驚濤拍岸,澎湃有聲,海上濺起了層層駭浪,岬角海灣的渦流沖蝕著萬年礁石,磨練出青島人剛傲的性格,今日秋潮,引千帆競發,座落在燕兒島的奧帆中心是青島的驕傲。
藝術家以個人藝術手法與現代陶瓷釉下噴墨工藝結合,施以透明的釉料,強調用筆,以其獨特的抽象表現方式,借以自然中的礁巖轉換成大小幾何體塊的畫面結構,層疊錯落,如巨浪博擊,氣勢恢宏,大小長短的三角白帆追風逐浪,是畫面的焦點,嫻熟的水墨技法和藝術家獨創的游紋筆法隱匿于硬邊輪廓的幾何色塊之中。
海游路站:公共藝術品《知識的海洋》
作品由金屬UV噴涂和金屬浮雕組成。由藝術家崔冬暉、李震創作設計。作品尺寸分別為3?2米高X20米長,作品與室內設計及空間色調構成統一的藝術風格,藍色的幾何色塊由畫面發散蔓延至天花、立柱及地面,文字組成的波浪形畫面,使空間各界面與墻面壁畫形成相互的協調與呼應。
作品采用海洋學知識筆記為素材,將船舶知識、海洋氣象學、洋流、微生物、水產等圖形、文字、符號,藝術化處理成的淡藍色的波浪、水泡體現了海洋大學莘莘學子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辛勤的教師潛心研究的累累碩果。
導向標識系統設計:顏色明亮 易于識別
2號線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方案經多單位把關、專家評審,形成更為清晰易識別的,精準流暢引導乘客的,更具系統性、整體性的,更有國際化特點的導向標識系統,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導向標識系統設計規范》等,在2號線和近期的11、13號線及后續線路的導向標識形成全網統一的、標識系統。
車站外地徽和路引的設計,與青島城市文化契合更為緊密,與出入口形成統一的風格,信息也更為簡潔概括,地鐵標志更易于辨別。
車站導向版式設計,版式布局更為合理易于識別,顏色更為明亮,牌體中文字體采用授權的專用字體,英文和數字采用國際經典的Helvetica字體,并對文字、圖形、數字藝術化處理,信息也更為簡潔概括,地鐵標志更易于辨別。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