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2-08 08:31:02
春運四十年,火車也經歷了蒸汽時代、內燃時代、電力時代、動車時代四個時代。從添煤加炭到貼地飛行,從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再到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駕駛員昔日添炭加煤的雙手,如今正嫻熟地操縱著飛速列車,在“高大上”的駕駛室里,“想都不敢想這輩子能開出最快中國速度。”
開了33年火車的薛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中 攝
一趟車跑下來,一臉黑滿身灰
“遠看像個要飯的,近看像個拾炭的,仔細一看原來是機務段的。”這句列車司機們自嘲的話,在濟南機務段從事駕駛工作33年的薛軍看來,卻是蒸汽時代火車司機的真實寫照。他回憶,那時蒸汽機車動力小、運行里程短,作為司機而言,不僅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連工作環境都很差。
1972年以前,濟南機務段運用的全是蒸汽機車,該車型每小時運行約60公里。尤其是列車逆風行駛的時候,風從煤斗子里呼呼地灌進來,一個班次12個小時干下來,保準一臉黑、滿身灰。薛軍對那個時代的另一深刻記憶,是冬天溫度低穿棉襖,但是一進司機室溫度就高如“火爐”,只能換上薄工作服。“冬天還好說,到夏天只能汗流浹背了……”
1990年6月30日,濟南機務段才改換內燃機車,結束了濟南機務段使用蒸汽機車的歷史。
“這油味太大了!”7日,記者跟隨濟南機務段工作人員走進一輛內燃機車駕駛艙,剛爬上艙門,一股濃烈的柴油味就撲鼻而來,讓人禁不住捂住鼻子。就是這刺鼻的柴油味,讓薛軍被妻子嫌棄了好多年。
除了柴油味,在內燃時代最困擾司機的當數主副司機間的交流。那時候開車,主副司機別看只有一米多的距離,也要“高聲呼喚+手比眼看”。
一直到2006年,劉斌和薛軍才告別了這充滿油味的內燃機車。
駕駛員劉斌在演示內燃機車駕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王瑞超 攝
開上電力機車,工作環境發生質變
2006年3月16日,濟南機務段首批兩臺SS7E新型客運電力機車開行,結束了山東省沒有客運電力機車的歷史。自此,電力機車開始奔跑在齊魯大地上,濟南機務段也由內燃機務段轉成電力機務段。膠濟客專全線電氣化改造,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提速真是太不容易了!”薛軍多次見證火車提速,經歷機車裝備、車輛配置、火車軌道等各項配套設施的相繼改進。“每一次火車提速都是經濟、技術等多項指標共同進步的產物。”
走過蒸汽時代、內燃時代的駕駛員們,開始坐進現代化的司機室,里面還配備了冰箱、微波爐、空調等電器設備。
“電力機車真好,有了空調,冬暖夏涼。”劉斌感慨,速度快了也更安全了,還不用像以前用電爐子熱飯,都用微波爐了。更為欣慰的是,每次出乘回來,再也不用靠人工擦洗機車,以前正副司機兩個人兩個多小時的擦洗作業時間,現在僅用十五分鐘就能完成。
“太好了,就這樣干到退休吧!”劉斌當時這樣想。然而,電力機車帶來的驚喜很快又被動車的崛起所替代。
接棒“復興號”,開出最快中國速度
2007年4月18日5時38分,時速可達200千米的“和諧號”動車組D460次列車從鐵路上海站出發駛往蘇州。這是中國第一列正式開行的動車組,也拉開了全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的序幕。
薛軍開始身著制服、手戴白手套,拉著一個印有CRH字樣的棕色行李箱,拎著一個同樣字樣、同樣顏色的公文包,像一個“金領”一樣去駕駛列車。
“不用帶飯了!”這是薛軍和劉斌的共同欣慰之處,因為列車運行速度快了,吃飯的靈活性很強,可以在上車前后吃飯,也可以餐車給配送。
隨著動車的高速運行,對司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鐵列車每秒運行83.3米,一個簡單的低頭動作,100多米就過去了,稍有懈怠便可能引發事故,如今用如履薄冰來形容列車司機的工作更為貼切。
2017年9月21日,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7對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濟南西站設置停站。與時代同步,薛軍、劉斌等部分動車組司機也幸運地接過集顏值與時速于一體的“復興號”接力棒,“想都不敢想這輩子能開出最快中國速度。”
從操作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司機一步步成長為操縱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司機,很難想象昔日添炭加煤的雙手,如今正嫻熟地操縱著靈敏的電器開關。如今,在世界一流的駕駛室里,薛軍享受著追風般的感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王瑞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