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2-27 08:18:02
“打心眼里說,真的很知足。”在煙臺崆峒島做了30多年鄉村醫生的陳漱敏,在海島上接生過200多個孩子。去年9月,隨著崆峒島搬遷,陳漱敏與老伴呂志喜同其他島民一起搬進了外遷安置房——崆峒島小區,改變之前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等諸多不便,住進了溫暖又寬敞的大房子。
春節前,老兩口在家里貼窗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呂奇 攝
島上的冬天最難熬,產婦凍得脫不下衣服
今年74歲的陳漱敏,出生于芝罘區大疃,后嫁到崆峒島,在島上擔任了30多年鄉醫,接生了200多個孩子。提起陳漱敏,島民們總有一種崇敬之情,島上的70后、80后,甚至90后,都是在她的“迎接”下出世,這些被接生的孩子們總喜歡親切地稱她為“陳大姨。”最讓她欣慰的是,她接生的所有孩子都平平安安,就連產婦也沒有一個進行過側切或會陰出現撕裂。
“過去島上的醫療條件是很差的。”陳漱敏說,產房也很簡陋,一張產床、一張待產床,兩個產包,一個用來消毒的高壓鍋,一個胎心聽診器。也就是在這樣一個場所,陳漱敏兢兢業業地迎接著島上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
海島生活超塵絕俗、生活寧靜,但交通的不便,給島民帶來很多難題。陳漱敏說,曾經一名產婦出現難產,需要送到煙臺市里的醫院,正值冬季寒冷,船在海上突然拋錨了,最后只能是搖櫓前進,短短的5.7海里,用了3個小時才到,幸好最后母子平安。
在陳漱敏和老伴呂志喜看來,海島的冬天是最難熬的。陳漱敏回憶道,島上沒有供暖設施,盡管生著火爐,往往是烤到的地方暖和,烤不到的地方凍透,就連刷碗的抹布都凍得就像塊石頭一樣硬。
“冬天的產婦和孩子更遭罪,產房里只有一個爐子,產婦凍得往往脫不下衣服,遠不如現在既有空調又有暖氣。”陳漱敏說,大約從1993年以后,島上的產婦開始到煙臺市里的醫院生產,醫療設施條件變得優越了,她也輕松很多。但畢竟是海島,對于島民來說,出行、就醫、孩子上學等還是有諸多不便。
有一年,陳漱敏過生日,在煙臺市里工作的三個女兒準備了禮物送給母親,但因為大風停航,這些禮物在船上硬生生呆了一個周才送到家里。
搬遷離島住進樓房,每年還有八千元補助
為徹底解決崆峒島民的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等民生問題,從2004年起,煙臺市、區各級政府多次著手調研島民整體外遷、崆峒島旅游開發。去年9月16日,崆峒島外遷正式啟動,島民陸續搬離海上島,住進了城里房——崆峒島小區。
搬遷中,陳漱敏和呂志喜分得一套96.8平方米的房子。房間寬敞明亮,打掃得干干凈凈,房子安裝有太陽能,24小時有熱水,房間內暖意融融,溫度計上的指針定格在20℃。
“現在多好,安置房都是裝修好的,買了些家具就住了進來,冬天的暖氣很熱乎。”坐在新房子里新買的沙發上,陳漱敏的老伴呂志喜笑著說。
春節前,老兩口把雙開門的大冰箱里放滿了各種海鮮和肉,水果擺滿了果盤。“打心眼里,真的很知足,女兒過年都來,在新房吃團圓飯。”陳漱敏說,現在,他們老兩口住的很舒服,比在島上生活方便了很多。
而今,陳漱敏回憶起在海島的從醫過往,曾為一名產婦接生,她三天三宿沒敢合眼,接生時長期的高度緊張,還致使她心臟不太好,但陳漱敏很欣慰,也很知足。“雖然有時會遇到突發狀況,但所有大人孩子都平平安安。”
山東自2015年1月1日起,對年滿60周歲且離開崗位的鄉村醫生,給予相應生活補貼。“每年有8000多元的生活補助,這是政府對我們一輩子工作的肯定。”陳漱敏說,時代在前進,從島上搬到城里,她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雪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