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8-04-27 08:14:04
青島新聞網4月26日訊(記者 朱穎 實習記者 孫悅)今天上午,由中鐵建工承建的南進場路高架橋轉體橋梁的核心部分——轉體系統的建設進入關鍵階段。這也是國內少有、山東首例雙幅不等跨近距離同步轉體。項目8月底前完成箱梁施工,10月底前完成合攏。待轉體系統完成并實現橋梁合龍后,南進場路高架橋將“飛架”膠濟鐵路南北,為新機場的陸空綜合交通體系的打造提供又一保障。
圓形“雷達”頂住“雷霆萬鈞”
讓巨龍一般的長橋擺脫笨重在空中實現輕盈轉體,這事越聽越新鮮。今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附近的中鐵建工青島新機場跨鐵路橋梁及部分市政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工程車輛緊張忙碌,工人工作熱火朝天。南進場路高架橋雖然尚未完成施工,但也初具規模,其中一個直徑近四米的半圓形球面,外層圍著一圈滑道,頗似科幻電影中的巨大圓形“雷達”,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
“這個裝置叫球鉸,球鉸分為上下相似的兩個半圓,別看這個裝置‘輕巧’,但卻可承受一萬噸級的重量。”中鐵建工集團青島新機場跨鐵路橋梁項目部總工程師陳雪說,球鉸完全能“頂住”重約七千噸的轉體橋梁的“壓力”。
“經過我們加班加點的施工,現在南北兩個橋梁轉體系統施工已經接近尾聲。”陳雪說,位于膠濟鐵路北側的橋梁轉體系統中的上下球鉸已經安裝完成,而位于鐵路南側的轉體系統中的下球鉸也已經安裝完成,現在正在進行上球鉸的安裝準備工作,待轉體系統全部完工,南進場路高架橋的南北兩個箱梁也就具備了基本的轉體能力,也為轉體橋的箱梁合攏奠定基礎。
“巨龍”裝上“關節”靈活自如
“鐵路北側球鉸的順利安裝,讓我們所有的施工人員長舒了一口氣,算是突破了南進場路高架橋工程的關鍵點,前期我們的付出終于看到了成果。”陳雪說,南進場路高架橋建造重點在于轉體系統,轉體系統看似復雜,其實主要由上下轉盤、牽引系統以及最為核心的球鉸等部分組成。如果要讓球鉸像人體的關節一樣能夠轉動自如,需要上下球鉸的相互配合,為此施工方精心為這個“關節”進行了潤滑。陳雪表示,他們為下球鉸量身定做了近900個專業潤滑片,每個潤滑片都有唯一編號,確保為下球鉸安裝潤滑片時能夠“對號入座”,另外他們還在潤滑片間填充了大量潤滑劑,最大限度的減少球鉸轉動時的摩擦力。
“整個高架橋在建設過程中,就數球鉸部分最為‘金貴’,容不得半點差池。”陳雪說,在下球鉸就位后,通過吊裝設備將上球鉸對準并穿過定位銷軸,輕落至下球鉸,轉體系統的核心安裝工作才算完成。“上球鉸安裝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在上球鉸上澆筑上承臺。”陳雪補充道,在澆筑上轉盤部分前,還要安裝6對撐腳,橋梁轉體時撐腳可在滑道內滑動,同時也能承受轉體過程中的不平衡力,保證球鉸轉動時不出現偏移和傾覆,讓這個長橋巨龍的“關節”轉動起來能夠平穩自如。
千斤頂牽拉“四兩撥千斤”
轉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那為何要這樣設計呢?“因為橋梁橫跨膠濟鐵路,如果按照常規施工方法,需要在膠濟鐵路上方施工,不僅影響膠濟鐵路的正常運行,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搭設嚴密的防護設施,增加防護看守人員,加大鐵路運輸調流壓力。且膠濟鐵路是橫貫山東的客貨運輸大動脈,施工時間涉及春運和暑運,更增加了施工調流的難度。
而采用轉體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臨近既有線防護,在轉體過程中僅需要110分鐘的‘天窗時間’,基本不影響鐵路的正常運營。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幾經討論,最終確定使用轉體。”陳雪介紹,按照施工方案,這兩跨箱梁在建設中與膠濟鐵路平行,然后轉體54.6°,形成橫跨鐵路的姿態。
8月底前完成箱梁施工 10月底前完成合攏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巨龍”快速精準轉體呢?“早在建設橋梁轉體系統時,我們就在下承臺上做好了牽引反力支座,并在上承臺上安裝了兩條牽引索。”陳雪說,待橋梁轉體時,通過兩座如同“勁馬”的專業千斤頂裝置,分別朝反方向拉動牽引索帶動球鉸轉動,從而實現橋梁的轉體,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轉體就位后,再通過微調系統將橋梁姿態調整至設規定的允許范圍內,然后灌注澆混凝土對上下盤進行封固,形成承臺與矩形墊塊合一的穩定結構形式。
“我們計劃8月底前完成箱梁施工,10月底前完成合攏。”陳雪說。互聯互通構架立體交通橋梁實現“乾坤大挪移”后,在建的南進場路高架橋將橫跨膠濟鐵路,成為南進場路建設中的標志性節點。南進場路將真正實現與建設中的北起青銀高速、南接青蘭高速、西接沈海高速的機場高速路的互聯互通,并與南十路、南六路形成連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與外部地面交通網絡的“咽喉”,為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成為區域性樞紐機場、連接日韓的門戶型機場形成堅實的基礎保障。
按照規劃,青島新機場將于2019年驗收轉場。青島新機場將建設成為與區域一體化發展相結合的“區域性樞紐機場、面向日韓的門戶機場”。新機場主跑道長3600米,次跑道長3200米。
近期航站樓面積45萬平方米,遠期航站樓面積60萬平方米。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規劃對青島新機場的定位,預計青島新機場近期(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3500萬人次,高峰小時航班起降104架次;遠期(2045年)將達到5500萬人次,高峰小時航班起降136架次。
相關鏈接
1、名詞解釋:轉體橋
轉體橋即采用轉體法施工的橋梁。橋梁轉體施工是指將橋梁結構在非設計軸線位置制作(澆注或拼接)成形后,通過轉體就位的一種施工方法。它可以將在障礙上空的作業轉化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業。根據橋梁結構的轉動方向,它可分為豎向轉體施工法、水平轉體施工法(簡稱豎轉法和平轉法)以及平轉與豎轉相結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轉法應用最多。主要應用于上跨峽谷、河流、鐵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支撐的情況。轉體橋的轉體系統由下轉盤、上轉盤、球鉸、滑道、牽引系統組成,轉體過程一般通過千斤頂對拉牽引索,形成旋轉力偶而實現轉體。
2、他山之石
采用轉體施工的代表橋梁
山東菏澤丹陽路立交橋東側主橋:2016年11月8日,在兩臺350噸連續式千斤頂的牽引下,自重達2.48萬噸的山東菏澤丹陽路立交橋東側主橋逆時針轉動81.67°,與引橋實現精準對接,并打破了這一領域的世界紀錄。
山東省鄒城市三十米上跨鐵路立交橋:2015年1月19日,山東鄒城市三十米上跨京滬線轉體橋成功轉體97.3°與邊跨現澆段合攏。據了解,這條橫跨京滬鐵路站場14股道線全長1198.5米,主橋轉體重量2.24萬噸,打破了轉體橋重量的世界紀錄,在轉體施工領域首次獨塔雙柱平行雙索面設計,采用“型梁”,轉體角度、轉體長度及轉動球鉸直徑等多項技術指標均創世界第一。
陜西省咸陽市楊凌示范區楊凌大道上跨隴海鐵路轉體立交:2014年11月18日,楊凌示范區楊凌大道上跨隴海鐵路轉體立交成功實現雙幅同步順時針80.1°轉體,刷新了西北地區轉體橋單體重量、橋面寬度、轉體難度的最大紀錄,成為西北首座變截面雙幅同步同向市政公路轉體橋。
陜西省寶雞市上塬路橫跨隴海鐵路立交橋:2014年8月25日下午,寶雞市上塬路橫跨隴海鐵路立交橋成功實現由東西向南北方向水平30°轉體。這座立交橋長175米,寬13米,主橋轉體重量約9600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