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8-05-04 10:11:05
鄉(xiāng)村里,“小鮮肉”扭起了高蹺秧歌
膠州“95后”小伙趙計宇傳承光大非遺,成為舞獅“高手”
伴隨著喜慶的鑼鼓和嗩吶聲,膠州市膠西鎮(zhèn)城獻村高蹺秧歌隊的隊員們因為老鄉(xiāng)的喜事,在自家村子的廣場上扭了起來。
膠州城獻村高蹺秧歌是集舞蹈、音樂、戲劇、雜技為一體的群眾性技藝表演,含有踩高蹺、舞龍舞獅和旱船表演,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州秧歌的一種表現形式。
▲趙計宇正在穿戴高蹺秧歌舞獅演出服裝。記者 劉岱 攝
據介紹,高蹺秧歌曾在膠州農村盛行,但受各種因素影響,前些年竟然面臨失傳的尷尬。如今,年近八旬的城獻村高蹺秧歌隊創(chuàng)始人王國友的擔憂已經放下,隊里開始注入新鮮的血液——王國友23歲的外孫趙計宇已經成為高蹺秧歌隊的主力隊員,扭秧歌、踩高蹺、舞獅子樣樣精通。每年外出演出300余場,喜慶的表演中總是能看到他活躍的身影。
“我這個外孫小時候,是從‘趕驢’學起的。”王國友樂呵呵地告訴記者,趙計宇很聰明,當時給他套上了“驢子”的演出服裝,他走了幾步一學就會,很快就跟著劇團一起登臺演出。
“小時候看著舞臺上的叔叔阿姨們,有的能踩著高蹺扭秧歌,有的能舞動獅子騰空旋轉,我就特別崇拜他們,就想著要是自己也能這樣厲害就好了。”趙計宇告訴記者,受姥爺和父母的熏陶,他8歲就跟著家人學習各種秧歌把式,如今年齡雖然不大但已是秧歌隊里的“老隊員”了。
現如今,說起高蹺秧歌來,趙計宇早已頭頭是道:“高蹺秧歌需要演員們通過扭、逗、浪、相等表演技巧,生動形象地展現人物形象,并使用空中飛人、踩高蹺翻跟頭等動作刺激觀眾的感官體驗。”
高蹺秧歌表演中的舞獅子更是趙計宇的拿手絕活,醒獅、點睛、采青、吐幅……多年的錘煉讓他拿起獅頭在梅花樁上也游刃有余、輕巧穩(wěn)當。“別看他年紀不大,踩高蹺、扭秧歌都可厲害了,不亞于老演員。”看過趙計宇表演的村民都為他點贊,“尤其是獅子舞起來真的特別漂亮,俺家的小孩一看就喜歡上了,也吵著嚷著要學呢!”
高蹺表演時刻伴隨危險,稍不留神就會受傷,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趙計宇練習的熱情。“我也受過幾次重傷,但從來沒想過要放棄,現在是發(fā)自心底地熱愛這門技藝。”趙計宇告訴記者,如今他的同齡人很少有學習這些傳統技藝的,很大的原因是想當然地拒絕,沒有做深入了解。“高蹺秧歌不光是我們家族代代相傳的技藝,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我希望能夠好好繼承,讓它發(fā)揚光大。”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岱 通訊員 隋麗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