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泉邊
2018-05-10 01:57:05
文|劉榮芹
“進入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民間掀起了一股收藏熱。
不少精明的農(nóng)村人看到了商機,走鄉(xiāng)串戶收舊貨,很快發(fā)了財,他們的左鄰右舍見后也紛紛效仿。
于是出現(xiàn)了“串鄉(xiāng)村”,行里稱這些人是“刮地皮的”。
許多古玩愛好者走了捷徑,到這些戶家去淘寶,俗稱“串戶”。
一天,二弟去章丘“串戶”,回到家直奔里屋,把一對瓷獅子放在床上。
這對獅子很像過去蹲在官宦人家大門口鎮(zhèn)宅的石獅子。
有一尺半高,獅身為葡萄紫底釉三彩,背部和底座為墨地綠彩。
大弟看了看說:“我怎么看著像新的。”
二弟一驚,說:“我可是花大價錢買的,要是新的可就賠大了。”
“多少錢?”
“300塊呢!”
母親一聽急了,“就是30塊也不便宜,你怎么敢花這么多錢?這不是拿錢糟踏嗎!”
要知道,我那時的月工資是57元7角,這300元可是一筆巨款啊!
父親回來了,他拿起獅子左看右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放下。
二弟忙問:“是老的還是新的?”
父親說:“這種東西沒見過,看不明白。”
小弟一聽急了,沖著獅子大吼:“你倆怎么光張著大嘴不說話,到底是哪年出生的?”
大家笑了,可心里都沉甸甸的。
次日起,父親的那些朋友就陸續(xù)來我家看這對獅子。
有人說是民國時期的,還有人說是新的工藝品……
只有楊叔叔仔細看了后說:“給我的感覺像是一對老的,能看到清朝晚期,如果是那時候的東西,肯定是大戶人家的,能躲過‘文革’可真不容易。”
但是他臨走時說:“我可不一定能看準。”又讓我們心里涼了半截。
弄清這對瓷獅子的身份是在二十年之后。
一天傳來消息,故宮博物院的幾位專家要來濟南鑒寶。
那天,大姐和二弟帶上瓷獅子直奔珍珠泉賓館鑒寶處,那里早已是人頭攢動。
等了兩個多小時,懷著忐忑來到專家跟前,一陣驚喜,面前是國內最知名的瓷器鑒定專家葉佩蘭女士。
她微笑著打量了一番,得出結論:這對瓷獅子是清代光緒年間景德鎮(zhèn)出品,素三彩,做工很精細,保存得又這么完好,很難得。帶回去好好保留著吧。
一番話說得姐弟倆滿心歡喜。
當時古玩行里不少人在場,消息傳出,這對獅子迅速走紅,身價也節(jié)節(jié)攀升。
問津的人很多,但是父親發(fā)話了:“這是稀罕物,給多少錢也不能賣!”
一年之后的一天,二弟找到我,說他急用一筆錢,家里古玩倒不少,可急著賣時有價無市。
只有這對瓷獅子拿出去就能換錢,可是又不能賣,問我能不能留下。
我把錢湊齊后,交給了二弟,他把獅子搬來我家。
民間有個說法,獅子寓意是“事事如意”。
當時我們正在做生意,這對瓷獅子來我家后,我們家里驚喜連連。
帶著興奮與滿足回到家,進門看到了這對獅子,丈夫的第一句話是:
家里有了瓷獅子,果真是事事如意呀。
姐弟們相約來我家。談話間,自然又提到了瓷獅子。
大姐走到獅子跟前,看了看,忽然有了新發(fā)現(xiàn):“這對獅子眼珠長在眼眶外面,頭上也沒有卷毛,越看越像龍頭。”
“綠色的背上排列著三角形的尖尖的龍甲,基座的四個面上各有一只仙鶴飛在彩云中。”
這些原來都看到過,可誰也沒有聯(lián)系起來想,這到底是要說明什么呢?
小弟湊近瓷獅子,輕聲問:“你倆是龍變的還是想變龍?”大家都笑了。
此后總覺得這對獅子很神秘,身上有著解不開的謎。
幾個月后,一天二弟對我說,他手頭有錢了,想把獅子搬回去。
我聽了心里一震,實在不舍呀。但想到這是二弟的“寵物”,就答應了。
于是二弟送來了錢,帶走了這對瓷獅子。
我數(shù)了數(shù)錢,不對呀,馬上給他打電話:“你家的錢沒數(shù)嗎?給了我多少?”
電話那頭,二弟笑出了聲:“多出的兩捆,是給你的精神損失費。”
“噢,精神的確受到了損失,我收下了。”
之后,這對瓷獅子曾出現(xiàn)在《2010年山東民間藏品文物精粹三百件》大型圖冊上;
省收藏界制作的精美掛歷上。
如今,它安居在山東省劉氏古鐘表博物館綜合廳內,神氣活現(xiàn)地迎接著一批又一批觀眾。
從它們身上,可以看到我們的先人那無窮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
那張著的大嘴巴,像是在告訴人們,發(fā)生在它們身上那些不被人知的故事。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