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8-05-28 09:19:05
上圖:沂南雙語紅軍小學將開學第一課搬到紅嫂紀念館,讓小學生接受紅色教育。下圖:臨沂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外景。
山東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王盡美等中共一大代表在這里覺醒成長,“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在這里孕育發揚,焦裕祿、孔繁森等人民公仆從這里啟程,朱彥夫、李登海等時代楷模在這里不斷涌現。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傳承紅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
山東牢記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紅色文化深化研究闡發、創新宣傳普及、推進教育傳承、結合貫穿融入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成風化人,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為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牢記總書記囑托,扛起紅色基因傳承使命擔當
紅色文化必須永遠高揚,紅色基因必須代代相傳。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參觀沂蒙精神展,他強調,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牢記總書記的深切叮囑,山東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深厚的優勢,自覺扛起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
紅色是共產黨人的底色。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2017年6月28日至29日,新一屆山東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集體學習,來到了沂蒙革命老區,接受沂蒙精神教育,接受革命歷史教育和黨性黨風教育,圍繞“弘揚沂蒙精神、堅定理想信念”進行集體學習研討。半個月后,省委黨的建設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豐富內涵,突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個本質特征,組織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闡發沂蒙精神。要把弘揚沂蒙精神與加強黨的建設結合起來,讓沂蒙精神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力量源泉,為山東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隨后,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意見》,對弘揚沂蒙精神專門作出安排部署。
2017年11月14日,省領導參觀中國共產黨山東省黨史陳列館,瞻仰中共山東省委機關舊址。省委書記劉家義深情地說,今天我們來到這里重新回顧學習黨的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要更好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啟迪心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決做好山東各項工作,帶領全省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進一步宣傳好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讓更多的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了解歷史,接受革命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目前,我省打造沂蒙黨性教育基地、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膠東黨性教育基地等各類教育基地180多個。其中,依托沂蒙根據地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沂蒙黨性教育基地建設了沂蒙根據地群眾工作展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蒙革命紀念館等18個現場教學點,編寫了30多部特色教材,開發了現場教學、紅色故事會、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目的就是更好地教育黨員干部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經常打掃思想上的灰塵,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守住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紅色文化是山東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山東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郝立忠認為,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沂蒙精神、膠東紅色文化、老渤海精神、冀魯豫邊區精神、徂徠山起義精神等革命精神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時代新使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全省黨員干部群眾必須繼續弘揚紅色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在紅色基因傳承中筑牢人民立場,錘煉黨性作風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山東把沂蒙精神為代表的紅色基因深度融入黨性教育、作風建設,使之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過硬黨員干部隊伍的重要力量源泉。
不久前,濱州市委黨校第七期科級干部“五學”培訓班的學員,來到沂蒙黨性教育基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一件件歷史實物,一張張戰役照片,一個個感人故事,讓學員吳芳芳幾次落淚。她說,在這里,我真正理解了為什么陳毅元帥說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理解了為什么我們黨能贏得最終的勝利。“作為黨員干部,要把沂蒙精神永遠銘記在心,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干事創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28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寫下了這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之后,他三下蘭考,每次都強調“焦裕祿精神”,要求黨員干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鏡子照照自己”。
在淄博市博山區北崮山村——焦裕祿的故鄉,焦裕祿紀念館靜臥山間,這里全面還原了焦裕祿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
“這里是焦裕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地方,是焦裕祿樹立共產主義偉大信仰并且為之奮斗的起點,是焦裕祿精神的起源地。”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感慨地說,一定把豐厚的紅色資源利用好,努力打造好“焦家小院聽家風”等精品微課堂品牌,推進好“焦裕祿像前面對黨旗來宣誓”等品牌活動,傾力打造焦裕祿干部教育學院,打造一支紅色基因傳承的優秀干部隊伍,做新時代焦裕祿精神的忠實傳承者、堅定篤行者,讓焦裕祿精神紅色基因永遠傳承。
眼下,山東正在深入推進“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很多黨員干部表示,不少單位在“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中,都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安排了紅色革命史的學習教育,目的就是在不忘初心中錘煉黨性修養、強化使命擔當,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樂在一起。
“群眾工作有一個‘杠桿原理’,就是支點越靠近群眾,干部的作用力就越大,就越能最大限度地撬動群眾,自覺地與群眾融為一體。”省委黨史研究室一級巡視員韓延明說。
廣饒縣大王鎮西李村是《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的保存地,也是山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所在地。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泰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一個個紅色故事時刻警醒和激勵俺們,要把黨支部打造成堅強戰斗堡壘,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傳統發揚好,多為村里的百姓做實事、做好事”。
購買意外傷害險、免費提供純凈水、給每位老人過生日……西李村黨支部從細微處著手,讓留守老人安享晚年;投資15萬元創建高標準新型農民學校,培育新型農民;成立7個便民服務小組,免費“包辦”村內的大小事……如今,西李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村黨支部也成為黨建工作先進典型,每年有不少全國各地的考察組來學習參觀。
讓紅色文化的種子撒遍齊魯大地
山東的紅色文化資源,不僅是開展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在全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寶貴資源。讓紅色文化融入群眾的工作、生活,讓紅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脈,必須在創新轉化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趙國卿表示,要深化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紅色基因的研究闡發,創新傳播載體方式,加強宣傳普及,推進教育傳承,真正讓紅色基因流淌在每一個齊魯兒女血液中。
今年5月,我省出臺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實施方案,突出黨和人民魚水情深的紅色精神,充分整合全省紅色旅游資源,推動淄博、棗莊、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萊蕪、臨沂、菏澤等市建立合作機制,開發紅色研學線路和產品,講好山東故事,使紅色旅游成為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
這其中,濟南市、威海市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淄博市圍繞“艱苦奮斗教育”主題,棗莊市圍繞“抗戰精神國防教育”主題,萊蕪市圍繞“山水萊蕪、紅色熱土”主題,臨沂市、濰坊市圍繞“沂蒙精神革命教育”主題,煙臺市充分發揮膠東革命根據地優勢,菏澤市充分發揮魯西南革命根據地優勢,聊城市以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魯西北地委舊址、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魯西北革命烈士陵園等為重點,加大建設力度,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精品線路。
創新紅色文化傳播載體方式,我省上線運行沂蒙精神網上VR全景黨性教育平臺,讓用戶身臨其境;利用最新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膠東抗戰第一槍紀念館網上展館,帶領觀眾直觀感受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據統計,目前山東18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了網上訂票、網上瀏覽,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零距離接受紅色文化熏陶。
紅色基因不僅在齊魯兒女言行中彰顯,還“跳躍”在優秀的文藝作品中。由省文化廳出品、省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近日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專家研討會。該劇以根據地沂蒙山為背景,刻畫出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民舍生取義、為國為民的英雄形象,生動展現沂蒙精神的成因和形成過程,深刻詮釋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
“愛國主義教育要加強,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紅色基因是要驗證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在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岔河校區校長張淑琴的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今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團審議時,張淑琴向總書記匯報了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的做法。臨沂拓展“三進”教育渠道,去年各類學校開展紅色教育專題報告會2708次,120多萬師生受益;邀請“老紅軍、老八路、老黨員”等到學校宣講沂蒙精神,涵養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培育“三會”教師,在言傳身教中傳承沂蒙精神……
“要想田里不長野草,就得種上莊稼。”張淑琴說,教育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在孩子們的心里植下紅色歷史和記憶。她在學校通過開展浸潤式的教育,把紅色教育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融合起來,講革命英雄的故事,講青年習近平的故事,讓孩子們理解過去的歷史,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激發他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奮斗的自覺。“老師盡好立德樹人的職責,社會、家庭方方面面一起努力,我們一定能落實好總書記的囑托,培養一批批不忘祖不忘本,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張淑琴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