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點
2018-05-30 00:29:05
文|肖復興
最初我對于石濤的認知,源自孫犁先生的文字。
對于清初畫壇巨擘石濤,孫犁先生在《甲戌理書記》中曾經給予一針見血的批評:“此僧北游京師,交結權貴,為彼等服務,得其譽揚資助,雖僧亦俗也。乃知事在抗爭之時,涇渭分明,大談名節。迨局面已成,恩仇兩忘,隨遇而安,亦人生不得已也。古今如是,文人徒作多情而已。”
孫犁先生這里所提及的石濤“北游京師”,雖然僅僅兩年半的時間,卻是石濤一生中重要的一段經歷,最能見得他的性格和內心。對于這一經歷,孫犁先生未及細說,在其他書籍中,我也未見到更為深入的言說和描摹。
這一次來美國,有工夫讀美國學者喬迅所著的《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特別留心石濤這一段經歷,看他如何為讀者陳述和解讀。
我特別注意到,喬迅在鉤沉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寫到這樣幾個細節。
一個是他此次“北游京師”,到底都結交了哪些權貴?
我早已知道,石濤之所以選擇1690年初這一節點“北游京師”,是有原因的。因為前一年,即1689年,康熙大帝第二次南巡,他在揚州迎駕皇帝時,康熙居然在人群中一眼認出了他,并叫出了他的名字,這讓他感激涕零,也讓他從和尚到弄臣的一步跨越的內心欲望蓬勃燃起。而且,這一年,他已經48歲,正處于中年向老年邁進的節點,時不我待,此次“北游京師”,是他夏天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喬迅稱,此次“北游京師”,石濤主要結交的漢族官員有吏部右侍郎王封溁、禮部侍郎王澤泓、吏部尚書王騭;滿族貴胄有清太祖曾孫博爾都、平定三藩之亂的功臣岳樂之子岳端。
石濤希望通過這些人能夠覲見康熙大帝。他回報給這些人的是他的畫作,這些人為他提供衣食住行的贊助,并為他仙人指路。博爾都指點他投康熙之喜好,畫好兩幅墨竹,再由皇室高階畫家王原祁和王翚分別補石和蘭,以此進獻康熙。希望皇上癢癢的時候,恰逢其時地遞上一個癢癢撓。
二是失敗(石濤點兒背,因此時正值康熙對朝中漢人知識分子掌控最為嚴密時刻)之后,石濤心灰意冷正欲離開北京時,恰逢康熙召和石濤一樣有名的禪僧雪莊(以畫黃山出名)進京。但雪莊進京后,并未出現在御前,只是派了另一僧人替代他出席。
三是石濤離開北京到天津大悲院的途中,巧遇僧人具輝,他正要進京見皇帝。石濤立刻打開行囊,將自己的詩卷展示給具輝看,意在具輝見到皇帝時替他美言。詩卷有十首詩,其中有準備獻給康熙而未果的詩,石濤又當場揮筆抄錄了當年恭迎康熙時寫下的詩行,其中有“圣聰忽賭呼名字,草野重瞻萬歲前”“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顏”,極盡逢迎之態。
四是1692年,石濤終于徹底失望而離京,乘船沿大運河回揚州,在山東和江蘇交界處遇強風而翻船。他幸免于難,但所有的行李,包括畫卷、詩稿和書籍,蕩然無存。
這四處描寫,不知以前是否有人鉤沉過,我是從喬迅句句有出處、有案可稽的冷靜陳述中,如一篇小說或一出多幕劇,層次明晰,起伏跌宕,看出石濤的際遇、性格、心情和那個強悍的時代對于一個弱小知識分子的作用。
特別是同為畫僧的雪莊應召進京這一有戲劇性情節的出現,石濤有何反應,會不會心里酸酸的?喬迅沒有寫。
放著皇帝接見這樣旁人艷羨不已的機會,雪莊沒有領康熙這個情,石濤又有何反應,會不會心有慚愧,還是心有不甘?喬迅也沒有寫,留白給我們思考。
再看石濤去天津途中巧遇具輝,知道他要進京見皇帝,立刻翻出詩卷,并當場揮筆補寫詩句,毫不覺得肉麻和卑躬屈膝,而是做最后一搏狀,看來雪莊給他的刺激并沒有讓他有什么反思。哪怕只是一抹殘陽,他也渴望最后能抓住,做絕處逢生的掙扎。
或許,這才是石濤最可悲之處,正是孫犁先生所說“雖僧亦俗”。知識分子一心想憑借官方尤其是最高領導人的賞賜進而得到全社會的認可的心理期許,并非石濤一人,也并非康熙年代舊事,便是孫犁先生所說的“古今如是”。
對于這一段慘敗而歸的“北游京師”,不知日后石濤做何等感想。大運河翻船幸以逃生的第二年,石濤曾經寫給他京城的贊助者岳端四首詩,回顧那一段日子,寫到翻船事時,他寫了這樣一句:“一嘯猿啼破夢中”,想來那時他的心情該是凄涼的,也是復雜的。
重回揚州之后,石濤又活了15年。臨終那一年,他曾經畫過一幅《徐府庵古松樹》,畫上他的題詩有句:“自有齊天日,何須向六朝。貞心歸凈土,留待欲風搖。”
他借松樹寫自己,他人已經回歸舊土,卻并非凈土,依然念念不忘當年“北游京師”“向六朝”之事,還惦記著因風而能夠扶搖直上九霄齊天之時。
看來,當年“一嘯猿啼破夢中”的舊夢,依然未破。
(壹點號 讀點)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