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壽光日報
2018-06-15 15:58:06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葫蘆因為有“福祿”的諧音,同時,葫蘆里面長子,有子孫萬代、多子多福的含義,因而人們通常把它當作吉祥物。
在壽光世紀星城小區,就有一個專注于葫蘆雕刻的手藝人付培龍,“80后”的他已與葫蘆相伴12年時間,一個個普普通通的葫蘆一經他的手,就會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葫蘆藝術品。面對記者采訪,付培龍說:“今后在潛心葫蘆雕刻技藝的同時,我想嘗試讓葫蘆文化與壽光文化相結合,做出一些帶有‘壽光元素’的葫蘆雕刻作品。”
一次偶然,他與葫蘆結緣
日前,記者走進付培龍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葫蘆雕刻作品。大大小小的葫蘆上雕刻著不同的圖案,吉祥壽喜、山水風景、花鳥走獸等。經過巧妙的構思和精心的雕刻,一個個平凡的葫蘆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今年30歲的付培龍出生在藝術世家,父親是位畫師,一直以畫古建筑、廟宇壁畫為生。從小,父親就有意培養他繪畫方面的特長。“四五歲時,就跟著父親學畫,一旦偷懶,就會受到父親的嚴厲斥責。”付培龍回憶說,在他上初中時,開始跟隨父親為古建筑、廟宇畫壁畫,一次偶然機會,他在電視上看到了葫蘆烙畫這門藝術,就被它深深吸引。“畫師只憑一支畫筆、一把烙鐵,片刻工夫就在葫蘆上烙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把一只普通的葫蘆變成了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很神奇!”也正是從那時起,付培龍萌生了在葫蘆上烙畫的念頭。
潛心雕刻,選擇了就要干出個樣
萬事開頭難。盡管付培龍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但是“半路出家”接觸葫蘆烙畫,又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烙畫技藝都要靠自己摸索。從那時起,付培龍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葫蘆上,除了外出淘換葫蘆,就是在家中烙畫。“父親讓我學畫畫原本是想我子承父業,從事壁畫職業,也能有較為穩定的收入,他對在葫蘆上‘做文章’的活計并不看好。”盡管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付培龍還是執著的選擇堅持下去,更要干出個樣子給家里人看看。“既然已經選擇了,就要堅定信心走下去。”付培龍說。
在自學葫蘆烙畫過程中,付培龍又在朋友的影響下,開始嘗試研究葫蘆雕刻技藝。“無論是在葫蘆上烙畫還是在葫蘆上雕刻,技藝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最終離不開堅實的美術功底。”剛開始自學葫蘆雕刻時,付培龍也只是在葫蘆上刻一些文字和較為簡單的圖樣。隨著技藝不斷成熟,他漸漸熟練地掌握了葫蘆雕刻的淺浮雕、高浮雕、鏤空雕等雕刻手法。此時,付培龍刻出的葫蘆雕刻式樣不再只是簡單的文字和圖畫了,他的葫蘆雕刻作品每個都不重樣,這當中既有圖案和色彩的不同,也有雕刻手法上的差異。
“葫蘆雕刻涉及繪畫、書法等多項工藝,非常復雜,每次創作時必須全身心投入,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付培龍說,葫蘆上雕刻,一般采用兩年以上皮質較好的葫蘆進行雕刻,這樣的葫蘆顏色純正,皮質較厚。然后,再根據葫蘆的外形進行構思,確定雕刻山水還是人物。構思完成后,要用鉛筆在葫蘆上打草稿,再用工具進行雕刻……“一件作品,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付培龍。
葫蘆文化,一輩子都學不完
多年來,讓付培龍一直執著葫蘆雕刻的不僅是葫蘆那圓潤、討喜的外形,更有葫蘆里承載的千年吉祥文化。付培龍介紹,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人們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另外,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神話故事,和葫蘆有關的故事數不勝數。”付培龍說,比如,過去女兒出嫁,老百姓喜歡用葫蘆壓箱底,古人用葫蘆裝酒等,“葫蘆文化,一輩子都學不完。”
通過12年不懈的努力與鉆研,付培龍的葫蘆雕刻已經是小有名氣,不光是壽光本地人,就連青島、北京等地的外地人也找上門來找他訂做葫蘆。他的葫蘆雕刻作品《高瞻遠矚》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留校收藏、被評為2015年度濰坊市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金獎”;作品《紅觀音》在中國非遺培訓計劃葫蘆雕刻技藝培訓班中獲優秀獎;作品《龍天觀音》在2018第十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創意獎銀獎。他本人還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現在,付培龍和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共同研究葫蘆藝術。“壽光素有‘三圣故里’之稱,更有中國蔬菜之鄉的美譽,下一步,我們希望讓葫蘆文化與壽光文化相結合,做出一些帶有‘壽光元素’的葫蘆雕刻作品,賦予葫蘆新的文化內涵。”付培龍說。
(壽光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