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文齊魯
2018-06-18 20:32:06
文|李宗建
“粽子香,香滿莊;艾草香,香滿房。艾條插在大門上,糯米粽子在家鄉?!倍宋缬种?故鄉那艾草和米粽的清香,沿著鄉音,一路飄進我的心里。
都說端午時節粽子香,可再香也香不過記憶中母親包的粽子。母親那雙粗糙卻又靈巧的手,總能包出粽子的親情和對兒女們的牽掛。小時候,每逢端午來臨,母親就會提前準備好棗、雞蛋、紅糖,泡上糯米和粽葉。
節前的晚上,母親和我就開始包粽子。白白的糯米經過一天浸泡,胖嘟嘟、嫩生生的,母親用漏勺輕輕撈起這些小白胖,讓它們樂呵呵地顛上一顛,就給它們裹上兩三層香香的綠衣裳。
我老家日照包粽子的葉子很特別,不是用粽葉,而是用槲(音hu)葉,槲樹之葉,俗稱桲欏葉。母親總是兩個一組,折成四角、三角形狀,用稻草繩扎牢整整齊齊放在身邊的盆里?!霸趺炊际莾蓚€一串呢?”我好奇地問?!耙驗槲矣袃蓚€孩子呀”,母親溫和地指著粽子:“粽子一個連著一個,多親近呀!你和弟弟,也要像這些粽子,心連在一起!”看她七擰八折,左手拿葉,右手纏繩,利索地綁好。母親一邊勞作,一邊輕聲哼著我不曾聽過的歌謠。
夜幕降臨,父親帶回從田地里割的艾草。六月的艾草青嫩碧綠,像花季少女般亭亭玉立,濃郁的草藥香一波波向四周彌散。父親拿出兩把,分別掛到我們和爺爺家的門上。
母親此時也包好了粽子,它們像一個個小枕頭整整齊齊排列著。大鍋里擺放好粽子、雞蛋、艾草,我坐在灶前燒火拉風箱,風箱便發出急切的呼噠呼噠的聲響,像我的肚子在節日前的呼喚。煮的時候也要講究火候,一般是大火將水燒開后改成小火慢燉。
太陽出來時,早飯就是粽子。不冷不熱,粽葉皮顏色也變得黃黑,發出淡淡的獨特清香。剝開粽葉,青青色,幽幽淡香,蘸上紅糖咬上一口沁人心脾,一捆粽子絕對吃得肚兒圓圓。一鍋粽子,留下自己吃的,就給鄰居們送上七八只嘗鮮,換回的往往是更多的親情鄉情。粽子此刻成了鄉親們的主餐,農忙麥收時節,大家蹲在田頭,剝只粽子,任由清清淡淡的粽香彌漫田間地頭,吃完了干活也格外起勁。
端午那天,家家還要從河邊、地里割來各種各樣清涼解毒的草藥,俗稱“農家草”,有魚腥草、蒲公英、白茅藤、鬼針草等,洗凈入鍋加水,燒出一大鍋濃濃的“中藥湯”,給孩子們洗澡,說是用這種草藥洗澡后,夏天不長毒瘡。
洗完澡的小孩手脖、腳脖還要戴上五彩線編成的“五索”。一大早,母親就會給夢中的我和弟弟在手腕、腳腕系上五索,等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時解下,扔到屋檐下的雨水里,讓它們順水而流,據說這樣一年都會辟邪。老人們說,這條索子還會變成“蒼龍”,保佑一年五谷豐登。
對小孩子來說,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游戲——撞雞蛋。每人手持一個粽子鍋里煮出的雞蛋,露出一小半兒,對撞,誰的雞蛋先碎了誰就輸了。其實這里面有竅門兒,就是雞蛋那個小頭兒是實心的,大頭多是空隙,如果不懂,用大頭去撞小頭,就輸了。
兒時的我們,對節日有一種近乎本能的渴望。這自然大多與貧瘠的肚子有關。元宵湯圓、端午粽子、中秋月餅、重陽棗糕……我不斷穿行在渴望中,掰著手指頭盤算著下一個節日的到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