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反骨的獻詩
2018-08-24 10:30:08
中國古代便有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仙境,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這樣的理想社會,卻是在虛構的基礎上才得以存在的。我常常在想,虛構和現實的距離真的有如人們心中那樣的遠嗎?如今,在社會這樣一個秩序明確、有條不紊的大系統面前,人們或多或少的已經喪失了某種追求意識,當我們憤懣、抱怨、想去反抗時,卻往往毫無作為,唯恐打破當下的平衡,也經常會作出違背內心的選擇——為了理想世界而作出生存的妥協,還有更糟的情況:只有削弱一部分精神追求,才能和物質生活相抗衡。
像“桃花源”這樣的生存環境,形成的幾率又有多大?它真正面臨的問題是向外還是向內的,人們究竟能否脫離固有的社會生存軌道去自主建構出一個新的環境?人們畫下了太多太多的問號,有一些人,則一直走在尋找答案的路上。
21世紀的中國,共識社區(Intentional Communities)還處于啟蒙狀態。2009年年初,國內的一位概念藝術家——唐冠華,意識到城市生活存在的種種問題,萌生出探索、創建一個共識社區的構想。他開始尋求一種新的可能性,想去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活,基于精神追求之上的生活,從而使人們擁有選擇環境的機會。后來他關閉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而他的妻子也辭掉了工作,他們一起走進青島嶗山,于2011年,建立起了“自給自足實驗室”。
唐冠華代表家園計劃在青島嶗山建設的自給自足實驗室(2011-2015年)
他們動手搭建房屋,收集塑料瓶置于墻內以測試保溫效果,制作尿糞分集式廁所、下地割草、養雞種菜……不再依賴于當代機械化生產,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嘗試,而每年也都會有不少參觀者和志愿者前去拜訪和體驗,很多人因此選擇留在了那里,實驗室儼然成了一個可持續的烏托邦式的存在。
尿糞分集式生態廁所,為了證明廁所的干凈,唐冠華把頭伸了進去
唐冠華在自給自足實驗室測試發電自行車
2015年10月,當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生活的各項技能,唐冠華決定展開更大膽的嘗試,受到正榮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歐國耀的邀請,他和妻子來到福州,著手建設“南部生活”社區。這股特殊力量的逐漸壯大,使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對大自然的認識隨之更新且完善,已被現代遺忘的手工藝也重新映入人們的眼簾,對前衛理念的實踐、理想世界的付出,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心中的那個“桃花源”,好像的的確確可以存在于世。
南部生活共識社區航拍
居民們在南部生活共識社區實驗現場合影
唐冠華與居民在搭建曠野餐廳
南部生活共識社區手工電線桿
社區居民王海龍的田野作品
福州自給自足實驗室第一批土豆出土
南部生活劇場
社區內聚餐,最左為唐冠華
今年六月,唐冠華有幸作為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的中國兩位入選者之一,進入聯合國地球衛士青年獎總評選。他所倡導的共識社區,將會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和借鑒意義。
他的所作所為像一束刺眼的光,也更是顛覆了我對于“共識”二字的看法。之前我所認為的追求共識是一件荒謬的事情,是在互相誤讀的基礎上尋求到的認同感絲毫不值得推敲,是一種徹底的錯覺,一種滿含目的性、需要攻克的意識,更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思想交流區域。如今發覺共識的本質是美好的,他會直接形成一種包容性極強的環境,人們相互吸引,有著共同的方向和目標,在其中,人們能夠享受到現代社會難以達到的自由高度,這是一種新的文化注入,可以激發我們內心最本真、最原始的訴求,繼而才能形成擁有強大凝聚力的群體生存狀態。
2018年3月14日傍晚,“南部生活”共識社區成員們在墾荒前將蘆葦和野草燒掉,日本建筑師吉富遙樹、社區發起人唐冠華和邢振(左至右)見到燒荒的場景后,臨時起意趕到現場演奏
(摘自《中國青年報》2018年4月11日08 版《到鄉村去》,攝/李雋輝)。
社區居民即興演奏
唐冠華對“家園計劃”這樣解釋道:“’家園計劃’它叫’another land’,叫’另一塊土地’,或者’另一種選擇’吧。所以說,我們就強調’另一個’,沒有強調是唯一性。”多少人窮其一生追求自由,又有多少人在自由的岔路口被外界決定了行進的方向。社會環境所帶來的看似強制的適應要求也許是在為當代人另辟蹊徑。正如塞爾努達在《奧克諾斯》中說的:“在所有地方人類自己是人類命運最大的阻礙。”我們真正要做的不僅僅是適應環境,而是戰勝自身。而當現有選擇無法滿足精神需求時,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去創造新的選擇呢?
作者:壹點實習生 朱琳
(壹點號:反骨的獻詩)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