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9-12 09:52:09
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讓獨家、空巢老人的緊急救助問題不再是難題,但面臨老人不愛用、設備難推廣的現狀。而推行社工介入、鄰里互助、志愿者服務,可以成為解決養老難題的有效補充措施。
社工介入生活,打通老人與家人隔閡
今年是“暖·夕陽”項目進駐濟南市歷下區建筑新村街道辦的第三年。“我們已經與社區一半的高齡老人建立了日常聯系。”社工王玉瑩介紹,該項目主要是走進社區空巢老人的生活,從微觀視角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需求,從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角度照顧社區空巢老人。
項目運營3年,王玉瑩發現:即便安裝了一鍵通等智能設備,社區許多獨居老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與子女之間有些許隔閡,導致養老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由此引發心理抑郁,影響身體健康。
和平新村社區有一名80歲的獨居失明老人。盡管雙眼失明,兒子多次勸說其搬到自家去住,但老人總覺得自己已在這個社區生活了幾十年,堅持留在社區。“上門幾次,關系熟了,老人才跟我們打開心扉,說自己需要一個保姆。”
經過一番篩選后,王玉瑩幫老人找到了一家家政機構,并組織了老人、老人兒子、社工、家政公司、社區志愿者五方參與的協調會,勸說其家人同意老人找保姆。
“許多老人即便行動不便、生了病也不愿意麻煩子女,許多想法、需求都留在心里,慢慢就有了隔閡。”王玉瑩稱,雖然協調多次沒能成功,但是通過社工介入,雙方之間的隔閡已經打破,老人的養老意愿、需求與家人有了充分溝通,“雖然沒用我們推薦的,但事后不久,老人的兒子還是幫老人找了一個保姆。”
如果隔閡打不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受到影響。今年2月,83歲的李老太半夜突發心衰,從床上跌下來。雖然搶救及時,但此后便只能借助輪椅行走。從“一天到晚不著家”的社區活躍分子,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進”的封閉狀態,憋壞了李老太。在入戶探訪時,王玉瑩發現老人的情緒低落,臉上也沒有往日的精氣神。“一開始以為是大病初愈,后來多次了解,老人才袒露心聲,自己想出去轉轉,可家人就是不讓。”
隨后,她便一步步勸說老人家人。一開始王玉瑩勸其老伴讓老人先在樓下逛逛,隨著慢慢習慣了,再勸說讓老人時常來日間照料中心逛逛,打打麻將,做些康養訓練等。“智能設備雖然好,但老人還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現實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而我們做的正是這些。”
“暖·夕陽”項目社工教老人用智能手機。
有意外找鄰居最方便,但“時間儲蓄”咋生效
8月24日上午,閆千戶鐵路宿舍8號樓業主路過鄰居門口時聽到房內有人呼喊,發現80歲的張老太摔倒了,但因為房門打不開,隨后報警。民警趕到了解情況后,便會同趕來的消防隊員一同從窗戶進入房間查看老人情況。慶幸的是老人并無大礙,因為年事已高,不慎將油煙機碰倒,自己身體未受傷。
除了安裝智能設備,鄰里互助養老也是不錯的方法。所謂的鄰里互助養老,其核心在于“同住一社區,抱團取暖”:年輕的、身體好的老人發揮余熱,抽出部分時間照顧社區年長的老人;年長的、身體差的老人接受照料。如此一來,彼此都有個關照,總歸勝過一個人孤獨到老。
濟南市社區養老專家呂月英介紹:我國鄰里互助養老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2017年國家發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作為居家養老的重要補充,鄰里互助養老逐漸受到政府部門重視。
“‘時間儲蓄’式的互助養老方式最為普遍,但運行效果并不太理想。”呂月英稱,鄰里互助養老在濟南市仍處于初級階段,不少社區也曾運營過,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所謂“時間儲蓄”,即通過“儲蓄勞務”的形式記錄下提供養老服務的個人或組織的服務時間,再將相應的時間存儲到個人的“存折”中,等到自己有養老需求時可享受到同等時間的服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12年,濟南市眾多社區便開展了“時間儲蓄”服務項目,但如今都不了了之。80多歲的關奶奶此前也曾參與過社區鄰里互助養老的,幫助過社區兩位失能老人,也通過自己的服務為自己積攢了大量的時間,但是2016年,她患膽囊炎入院,住院期間還是主要依靠家人和親屬的照顧,沒有成功用“時間”換取服務。
智能設備針對個人,志愿者團隊能樹風氣
除了對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進行改造提升,濟南貼心一鍵通項目也在進行另一件更重要的事:發展養老志愿者團隊。“我們可以借助志愿者服務隊在社會上進行敬老愛老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這樣,不僅僅社區養老的壓力有了很大的緩解,更重要的是為社會重塑了養老敬老的風尚,這個好處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濟南市居家養老大多是通過社區的居委會開展實施,他們通過聘請專業人員進行養老服務。但是,由于資金和老年人的數量過大問題,聘請專業人員不能完全滿足日常的需要,這就使得志愿者服務成為重要的社區養老服務的一部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訪了濟南市多個社區居委也發現:志愿者服務團隊普遍缺失,個別居委會雖然有志愿者服務團隊,但大多是大學生群體,限于學習任務等因素,志愿服務開展頻率較低,有的甚至一個月都開展不了一次。
呂月英表示,社會各界應正確認識志愿者的作用,不能一味否定。目前濟南市養老志愿者服務存在兩大短板:大多是非專業人士,缺乏專業的養老看護技能,往往造成老人需求與服務不匹配的尷尬局面;此外,不少志愿者為了規避風險,服務對象往往是養老院、敬老院、社區睦鄰點等機構,而并沒有真正延伸至社區和家庭。
“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支持力度,不僅要將社區志愿服務作為一項事業納入日常工作中,更要給予較高的資金支持,滿足志愿者事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此前曾參加過某志愿團隊的張浩認為,志愿者雖然是公益行動,但仍然需要政府的鼓勵支持,才能形成長效機制。
“應制定相關的志愿者招募流程制度,采用職位招募、目標招募、長期招募和短期招募相結合的方式,壯大志愿者隊伍;志愿服務應滲透到志愿者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如志愿服務與入學、參軍政審等結合等等。”呂月英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