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9-24 08:09:09
海上生明月,秋風送爽來。9月23日夜間,在乳山銀灘的金鼎·銀龍灣小區廣場上,一場特殊的“家宴”在月光下秋風中舉辦。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家人”是附近銀龍灣、海晶城、深藍小城等三個小區的近鄰們,來自全國的19個省份,共700多人,因此這場被稱作“百家宴”的宴會規模有80桌之多。
“讓我們一起干杯!”業主歡快暢飲。
業主現場展示自己的拿手菜。
不同的口音聚在一起
各地特色菜擺上桌
福建的白雪雞、荔枝肉,四川的麻婆豆腐、宮保雞丁,貴州的青巖豆腐、脆皮魚,還有浙江的金華點心、陜西的涼皮……一時間,八大菜系的代表名菜和各地特色小吃一起被擺上了桌,大家舉杯共飲,相互問候祝愿,卻都操著天南海北的不同口音。這就是百家宴。“雖然沒見過面,但感覺很親熱,這也是我們這些外地老人最需要的。”來自福州的李先生說,“在這里住了5年了,發現在這里的鄰里關系比在福州的還親近,或許這就是‘抱團’養老。”
23日一大早,66歲的張漢瑛就去附近趕集采購去了,買了藕、西紅柿、黃瓜、豬肉一大堆,“很遺憾,沒有買到淡水魚,我做的酸菜魚可好吃了。”張漢瑛來自武漢,今年首次搬到金鼎·銀龍灣居住,“樓宇管家說,一家只出一個菜,我想做六個,粉蒸肉、蓮藕湯都是我的拿手好菜。”“超額”的原因是“山東人太實在了”,張漢瑛尤其感謝物業公司的小伙子們,“這幫孩子對我們老兩口的照顧太多了。”
還不到下午四點,來自福建的陳樂閔就趕忙下廚準備去了,她“超額”更多——8個閩菜,“春餅、太平燕、粉干、牛肉青椒……一時也只能準備這么多了。”跟張漢瑛的想法一樣,陳樂閔也是想用這種方式支持一下物業公司舉辦的這次活動,她家的整套紅木家具都是從福州運來的,“小兄弟們一件件地給我扛到了樓上。”在銀灘生活了兩年,陳樂閔還學起了威海話,“好玩,也有親切感”。
一個多月前開始計劃
原定60桌漲到了80桌
這個夜間,最忙碌的是劉明寶。劉明寶是金鼎物業的經理,“一個多月前開始計劃這個事,沒想到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這么高,不到一星期,報名就超員了,原定的60桌漲到了80桌。”物業公司要為每桌配上麻醬鹽焗雞、黃瓜拌蝦仁、紅油干豆腐絲、手撕豬心等4個基本菜,還要備足月餅和油餅、水果、酒水,再加上布設舞臺的費用,這場“百家宴”一下子就花去了六七萬元,“讓大家都有大團圓的感覺、找到家的感覺,花再多也值了。”每桌坐9位業主和1名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這種“非常9+1”的配置也是有原因的,“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更能促進我們跟業主的感情。”
在銀灘,絕大多數住戶都是來此養生、度假的老人,隨著硬件設施的日漸完善,越來越多的這種“候鳥老人”成為永久居民。來自各地的人帶著不同的地域文化在這里沖突、交融,他們前半生的生活迥異,在退休后卻其樂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了一起,他們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講起業主們的事,劉明寶能脫口而出且滔滔不絕,比如有位來自貴州的獨居女士跟一對福建夫婦鄰居搭伙吃飯已經三年多;再比如一位業主半夜突發疾病被送進醫院,跟著救護車趕到醫院的鄰居竟然有十幾個……
在銀灘,“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老話被一場“百家宴”詮釋得很到位。
在銀灘已經住了5年
老家的水土最養人
參加百家宴活動,孫穗花攙扶著老母親,帶來了一盤臘肉炒黃瓜,臘肉是她特意從廣東帶過來的。雖然一開口就能聽出她是南方人,但她已經是“家人中普通話最好的了”。
“從我的名字就知道,我生在廣州,現在是香港人,但在銀灘已經住了5年了。”孫穗花說,她兄弟姐妹共6人,其中4個姐妹在銀灘買房居住,“老爸老媽來了就不走了。”
孫穗花的父母自2013年就在銀灘的金鼎·銀龍灣買房居住,之后再也沒離開,原因是“還是老家好”。孫穗花的父親孫洪禮已經94歲高齡,母親楊秀娥也已經88歲,“我們是掖縣(今煙臺萊州)人。”年輕時,孫洪禮是第四野戰軍的解放軍戰士,在遼沈戰役勝利后,隨軍一路南下,直至1949年解放廣州后,就留在了廣東工作,因此子女也都是在廣東出生。
子女們開枝散葉,大多下海經商,家境殷實。多年前,移民新加坡的小女兒曾把老兩口接到新加坡去養老,兩位老人在異國生活了5年之久。2013年,聽聞女兒們在乳山銀灘買了房,老兩口毅然回了國,當年冬天就搬到了銀灘,自此一年到頭在這里居住,“老家的水土最養人。”其實,當時的金鼎·銀龍灣才只有4棟樓,很多硬件設施尚未建設。
盡管在廣東工作生活了60多年,老兩口卻仍是一口地道的煙臺腔兒,他們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穿著草鞋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打仗,也埋怨近年來廣州的車越來越多、天越來越熱,對老家的依戀也就越來越深,“有人說‘哪里的黃土不埋人’,但是畢竟還是葉落歸根好。”在銀灘生活的這5年里,銀灘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老兩口更不舍得離開,跟子女們說“要是想看我,就到這里來”,孫穗花等姐妹幾個也相繼在此買房。
從“祖籍”變為家鄉并沒有經歷多久,孫穗花發現“老家的什么都好,這山這水,這里的空氣、氣候、海鮮、水果,我都喜歡。”對著丈夫和兒子,孫穗花會說著粵語卻以“我們山東人”的身份解答他們的疑惑,“我也沒打算再回去,我把狗都帶過來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陶相銀 王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