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8-10-06 22:58:10
【編者按】
改革開放40年來,青島勇立潮頭,敢闖敢試,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變,GDP突破萬億大關,邁入國際化大都市行列,書寫了青島輝煌,也涌現出一大批書寫時代篇章的代表人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8月23日起,青島市政協文史委、青島新聞網聯合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我與青島共成長——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道》,通過人物視角,彰顯時代精神,為青島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匯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青島新聞網10月6日訊(記者 崔文靜)一句“想天天吃白饃饃”,刺激了胡卿泰許多年。上世紀70年代末,平度崔家集雖然有著6.8萬畝土地,吃著大鍋飯的2.8萬人口卻飽受煎熬。1981年,時任公社黨委書記的胡卿泰“偷偷摸摸”搞起了“包產到戶”。作為平度第一個“帶頭吃螃蟹”的人,胡卿泰被推上風口浪尖。
錐心之問 啥時吃上“面干糧”
崔家集地處平度的最西南端,為平度的農業大社。當時崔家集有47個生產大隊,223個生產小隊,2.8萬人口,6.8萬畝土地。
1975年7月,胡卿泰成了崔家集公社黨委書記:“剛到崔家集的時候,我們一年吃掉國家統銷糧50多萬斤,一直吃到1978年。我們崔家集有著6.8萬畝土地,雖然生產在進步,但還是不應該處在那樣的狀態,拖國家后腿。”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了讓農民增收,公社先后采取了“小段包工”“四小管理”等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可惜,糧食產量遇到瓶頸,停滯在畝產五六百斤左右。
“科技水平落后、農業設施不配套等等因素都存在,但關鍵是農民沒有勞動積極性:社員干活的目的只為掙工分,只圖數量不求質量。”胡卿泰很清楚產量上不去的原因。
那時農民干活“喊破嗓子打破鐘”;到了地頭,先抽上三袋煙。質量更是堪憂,給棉花打農藥,為省力只在地頭打,導致除了地頭的棉花都卷了葉。
糧食產量上不去,麥子分配到每個人頭上,一年的量僅有數十斤。
“啥時咱們天天能吃上‘面干糧’?”一位老太太曾問胡卿泰,她所謂的“面干糧”是白面饅頭。
這話,對胡卿泰的觸動不小,他準備竭盡全力讓老太太的愿望早日實現。
陵縣取經 分田到戶迅速推開
要想早日吃上白面饅頭,那就得大幅提高糧食產量。怎么辦?胡卿泰打算外出取經。
1981年10月初,胡卿泰在《大眾日報》上看到一報道,上面說德州陵縣搞聯產到組,農民積極性增強,糧食產量大幅度提升,一年脫掉了貧窮“帽子”,解決了溫飽問題。
胡卿泰馬上召集大家伙兒開會,把報道念給大家聽,多數人認為不切實際。會開了多次,意見也沒統一。是真是假?胡卿泰決定親自去看看。
說干就干,胡卿泰安排包括村支書在內的4人組成“取經團”,趕赴陵縣考察。他們花費一周時間進村入戶,了解陵縣聯產到組的具體做法和操作規程,聽到了無數好處和贊揚。
可借鑒經驗有了,有人提議先請示上級再干。胡卿泰說:“既然搞聯產到組會犯錯誤,不如干脆來個‘一桿子插到底’,直接來個分田到戶。搞好了是經驗,搞不好是教訓。如果出現問題,一切責任我自已承擔!”
有胡卿泰帶頭,事情很快推進,到1981年11月底,全公社44個大隊、182個生產小隊實行了分田到戶單干。
上級入村 連問47個怎么辦
在分田到戶推進過程中,崔家集一直有個聲音:搞“聯產到組”是出風頭,違背上級的農村工作方針,鬧不好會惹出大亂子。甚至還有人說,這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1981年12月1日,為期六天的全縣三級干部會議開幕,。這時胡卿泰忙于處理分田到戶的收尾工作,以“發燒40℃”為由向大會請假,由公社副書記帶隊與會。
崔家集“單干”的消息傳到了時任縣委書記趙藍田的耳中。會議期間,趙書記專門安排人員趕到崔家集了解情況;結朿后的第二天,還帶著十余人來到崔家集。
“他們要求我騰出一間房子、生上爐子,不讓我們陪同。”胡卿泰記得,連續6天,趙書記深入各村,找大小隊干部、黨員、群眾、烈軍屬、五保戶,詳細了解分田到戶的做法和意見。
胡卿泰注意到,趙書記臉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燦爛。最后,他找來胡卿泰,一口氣提出了47個“怎么辦”。
個個問題都有較為圓滿的答案后,趙書記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你們別叫‘分田單干’了,直接叫‘六統一下大包干責任制’吧。”
慧眼識路 縣委書記推廣
“大包干”在當時的平度縣很快推行。
1998年12月17日,《平度日報》刊發《崔家集“大包干”追憶》一文,講述了“大包干”在平度的開展過程。
文章追憶,趙藍田在崔家集調研還沒離開,就親自給各公社黨委書記打電話,要他們帶領各村支部書記到崔家集取經學習,學習后馬上照著辦。
一時間,人如潮涌,有多多?公社黨委住房、大禮堂、賓館安排不下,只能安排到各村住;供銷社飯店抽調了很多人包包子、做饅頭,仍是供不上飯。
當年12月19日,趙藍田發表署名文章:《大包干不轉彎,二三年能冒尖——崔家集公社落實幾統一下大包干責任制的調查》。接著,時任縣委召開了全縣黨委書記會議,會上由胡卿泰、王家莊村支部書記朱連升和昌許屯村一個生產隊長,分別介紹“大包干”經驗。此后,崔家集公社又抽調各村支部書記,分配到各公社去作演講、作報告。
崔家集“大包干”經驗,在平度大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