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10-25 09:55:10
23日,在按察司街100號居住多年的居民收拾東西,惜別老宅院。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王鋒 攝
23日,在按察司街南口,緊靠泉城路的棚戶區拆除中。
從今年啟動濟南市首例零散棚戶區改造項目,東箭道地塊、運署街地塊和按察司街南口地塊才被很多人知道。它們并不是具有文保價值的老建筑,也不是商業街區,就是普通的老城區一隅,存在感并不太強。但住在這里的人基本都是“老城人”。近日老房開拆,有老城居民表示,心里一直盼著改造,不過在情感上,告別老城生活比想象中難一些。
【難說再見】
搬走近一年,歇腳地還是老家門前
王明忠搬走快一年了,但每天白天,他依舊在這附近轉悠著收廢品,轉悠累了,就開著三輪車回到皇亭體育館后的老宅門前歇歇腳。房子已經拆了,可房門還在。他停下三輪車,拿著杯子去老鄰居家里接杯熱水,在附近買點吃的,休息夠了繼續轉著收廢品。
王明忠現在住在北園附近,總覺得那里不是自己的家,這里才是,一起床開著三輪車就來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自己是非住宅拆遷戶,將來也不會與老鄰居一起搬進新房,因為拆除的房子是30年前自己建起來的?!爱敃r泉城路周圍蓋大樓,我給工地看材料,看著有空地就搭了一間小屋,一住就是30年。”
告別老城對他來說并不容易。鄰居眼里的他是個“可憐人”,沒有子女,自己建的小屋就是他的家?!翱偸寝D著轉著又回到了這里?!彼f,因為沒有房產證,就沒有房屋補償,接到搬離通知后,他二話沒說就搬走了。
“泉城路附近哪里比較容易收廢品我都熟悉了,舍不得。”對王明忠來說,這兩扇沒有拆除的黑漆木門仍然是他與老城生活的聯系紐帶,把收來的廢品臨時放在這里,自己在門前吃個午飯,感覺似乎還沒有搬走?!澳奶炖祥T也拆了,我就得學著適應新家生活了?!?/p>
【老院回憶】
下河游泳捉魚蝦,當年生活很豐富
年近60歲的孫立與王明忠相比,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城居民。他住在按察司街南口的棚戶區里,這是他的出生地,少年時光、娶妻生子都是在老院子里。他還沒搬走,但周圍開始拆,他常常忍不住回憶起當年的往事。提起那些,他嘴角帶笑,忍不住地驕傲,甚至還對現在人的生活來了個“‘嫌棄’三連”:“現在孩子除了玩兒手機和電腦,還玩什么呢?比我們小時候差遠了。我們在巷子里推鐵環,打‘懶婆娘’(陀螺),天天不著家;到護城河下個魚簍子,第二天一大早去收,能收半簍河蝦河魚。夏天熱得睡不著,沒有空調,一個猛子扎到護城河里,河水很涼,游夠了涼快了就上岸回家睡覺。”
“現在的鄰里關系也不如我們過去老院子親近,我們的院子最早時候是大院套小院,套了四層,鄰居之間住得很近,誰家買了西瓜用泉水鎮好了,在院子里切開,吆喝一聲都出來一塊吃。誰家做了好吃的,就算不多,也會分一分。誰家的小孩子回家,家里沒大人,隨便到鄰居家吃。不像現在大家都住在樓里,常常不知道對門是誰,鄰里情也少了很多。”
“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也比我們那時候大多了,我們結婚有地方住、親戚吃頓飯就結婚了,哪像現在沒個幾十上百萬元,都不敢結婚,買房買車,壓力多大!”
孫立說,小時候感覺院子不小也很干凈,幾十年過去,老院子越發顯得窘迫擁擠,老房子也成了危房?!斑^去,生活在老城根兒也是一種榮耀,誰想到幾十年間城市發展那么快!”
【留戀憧憬】
帶著老城的“根”,開啟美好新生活
“那年唐山大地震,我們都去皇亭體育館躲余震。我也就十幾歲,看著體育場里滿滿當當的人,一群孩子人來瘋,四處打鬧玩耍根本不知道害怕?,F在看這個體育館,都懷疑當年是怎么裝得下那么多人?!辈疬w居民張先生說,“泉城路沒改造之前也很繁華,路上到處都是‘逛大樓’、逛老字號的人。這里有百貨大樓、新華書店、隆祥布店、會仙樓,絕對是城市的中心。”
張先生的老屋在拆前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住著祖孫三代5個人,用他的話說是“除了睡覺,洗衣做飯都在院子里”。他眼見著自己的老房子被城市建設遠遠甩開,“我去年得知要改造的時候,才松了一口氣,緊趕慢趕,終于趕上了。”
20日,張先生帶著外孫女再回老房舊址,還帶著孫女吃了一回以前經常吃的張家油條,喝了碗甜沫兒,空落落的心情才被填滿了。他說,老城生活動人之處就是雞犬之聲相聞的“市井氣”,搬走的這一個月,他總覺得身邊就是缺這種氣氛。他也去新房的建設地點看過,位于涵源大街以北、輕風路以南,距離老城直線距離約9公里。
“搬得再遠,我的根兒還在這里。”張先生說,他搬家時挖走了石榴樹的一部分根,還養活了。如果養得好,就帶到新居栽在樓下,開始新的美好生活。
原標題:首例零散棚戶區項目開拆,居民惜別老城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