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11-07 09:13:11
魯網11月7日訊 每年寒衣節前,都會有悲傷的親人來到山東福壽園內肅穆的紀念廣場上,悼念逝去的親人。昨天上午,來自全省17市的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家屬、紅十字志愿者、熱心市民在此聚集,共同紀念、緬懷親人。目前,全省已有近萬人進行了遺體器官捐獻登記,有的三代都加入這個有愛的隊伍,也將有更多生命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得以延續。
昨日的追思會現場,遺體捐獻者家屬通過獻電子蠟燭寄托哀思
紀念碑上半年新增324個名字
“再世一生苦操勞,為國為家為根苗,逝后遺體獻醫學,學子潛心做思邈。……”這是簽訂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書的姚少明,送給妻子錢慧芳的最后一首詩。昨天上午,姚少明特意穿上老伴兒生前買給他的新毛衣。紀念碑上兩人的名字,一黃一紅并排著,“我倆5月份簽了捐獻書,如今她先踐行了諾言。”
今年78歲的姚少明和老伴兒相濡以沫50年,陪她與病魔抗爭了22年,在老伴兒彌留前兩人共同簽了捐獻書,撫摸著紀念碑上老伴兒的名字,他老淚縱橫。姚少明說,本來兩人打算買墓地,但考慮到多年后子孫不在身邊,祭奠機會不多;即便不立墳頭,骨灰入海也沒什么用,思前想后,還是決定捐獻,“老婆子常說,得了癌癥能治好還生活了20多年,以這種方式謝幕也是種感恩。”
和錢慧芳一起,紀念碑上又有了一批新的名字。據統計,今年清明節以來,半年里共新增了324個捐獻者的信息,其中229人志愿捐獻遺體、95人要捐器官(角膜)。
常是兩代、三代人捐獻
“要是沒有他們,我也不會到現在,來就是表達個心情。”濟南人徐凱曾患有擴張型心臟病,3年前病情加重,8個月的時間里就住了6次院,體重驟降60多斤,臥床不起,只剩心臟移植這條路。當時,排在徐凱前面的還有14位患者,配型配對后只有他完全符合,2016年6月21日,他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手術過去兩年,58歲的徐凱身體恢復得很好,能獲得新生他感到慶幸。于是,他作出了遺體捐獻登記的決定。
去年6月,徐凱在濟南舉辦重生一周年感恩慶典,當天,徐凱與母親、弟弟和女兒同時簽署了遺體(角膜)捐獻協議,祖孫三代四人同時成為捐獻志愿者。
濟南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工作負責人周蔚說,“紀念碑上,紅色表示健在,黃色是已經捐獻,很多都是夫妻倆或老少兩代一起捐獻,也有徐凱這樣三代同簽志愿書的。”
遺體捐獻仍有不小阻力
截至10月底,濟南完成遺體捐獻登記3053人,已實現捐獻380人;角膜捐獻登記1209人,實現捐獻249人。“最早一年只有十幾例登記,現在一年有三四百人登記,實現捐獻幾十例。這種縱向的變化是很明顯的。”周蔚說。
盡管捐獻數在增長,仍難以滿足醫學需求,一些難解的問題依舊存在。遺體捐獻往往陷入不可說的尷尬境地,“一位阿姨印了宣傳材料在自己社區分發,結果被人誤解了。”周蔚說,山東是齊魯文化之鄉,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要重塑人們對遺體捐獻的認知還需要講究宣傳時機和平臺,不然會適得其反。
在實際執行時,有時還會遇到志愿者本人愿意,但因家屬反對無法執行的情況,也就是“悔捐”。周蔚說,“整個社會的認可和理念是非常關鍵的,要從更高的層面理解生命的意義。”(據山東商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