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8-12-17 12:12:12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濟寧12月17日訊 (記者 郝亞松) 兗州,一個擁有四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城,一個經濟富足、產業基礎雄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新城區。如今,綜合實力位居2018全國百強區第64位。1978年,改革開放的一聲驚雷,喚醒了它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大市的轉變,完成了從開放興市到工業強區的華麗轉身。
走民營經濟之路 敞改革開放之門
一場源自于農村的改革,讓兗州民營經濟受益無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大到強,兗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濃縮了的改革開放史,奠定了兗州全國百強縣區的經濟基石。
當農村為“包產到戶”的好政策而歡呼雀躍時,兗州最早的一批企業家登上改革開放大舞臺:李洪信推車賣豆腐、牛宜順建起打井隊、王福連做起小商貿……在這些企業家的帶領下,一大批鄉鎮企業、村辦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并迅速成長。自此,兗州工業經濟的“版圖”上,除了國有企業,又增添了新的色彩與版塊。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鄉鎮企業、村辦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簽,那就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集體所有制是工業企業存在的一種特殊狀態,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做大做強。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推行,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陳舊的、束縛發展的傳統觀念被更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思維所替代。鄉鎮企業、村辦企業改制也成了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濟寧,兗州秉承著“工業立市”、“工業強市”這面旗幟,把發展工業作為立市之本,放在了發展經濟頭等重要的位置和高度,率先推行了集體所有制改革。太陽紙業、銀河膠帶、翔宇化纖、環宇車輪等一批企業陸續改制為民營企業。改制后的民營企業活力和潛力得到極大釋放,兗州民營企業發展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春天。
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 讓改革之路越走越寬
民營企業的快速成長,已經成為兗州經濟發展的基石。但與國外行業“巨頭”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管理經驗、制造技術、研發等方面。當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最大的林紙企業——美國國際紙業,全球最具知名的輪胎跨國集團——意大利倍耐力,全球最大的高強力輸送帶企業——美國固特異公司來到兗州,隨之而來的還有巴西淡水河谷、日本伊藤忠、益海嘉里、美國愛科……兗州對外開放進入新時代。
經過短短“百日談判”,華勤集團與世界500強企業、全球第五大輪胎制造商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合資,共同投資3億歐元生產載重子午胎、高性能轎車胎項目,創造了“借外力強內力,以股權換發展”的“華勤模式”。
太陽紙業與世界500強企業、全球第一大林紙企業美國國際紙業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強強聯合”,雙方共同投資4.8億美元生產涂布白卡紙和無菌液態包裝紙。無菌液態包裝紙技術填補了亞洲空白。
不沿江靠海,不頻臨發達地區,在這片狹小的土地上,共有18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成為濟寧及周邊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如此高的對外開放度,除了兗州良好的工業基礎之外,正是源于兗州人堅持解放思想、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觀念,才一步步使兗州工業從無到有、有小到大、由弱變強,并培植出了像華勤集團、太陽紙業一批在國內頗具實力的中國民企500強。
新時代新經濟 “兗州路徑”越走越清晰
創新驅動未來,換芯拓展空間。企業發展“拼數量”、“拼價格”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如今賣產品靠的是質量。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最為重要的是搭建研發平臺,搞好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這也是企業立足于市場的“芯”驅動。
在兗州,換“芯”驅動帶來企業“多點開花”:永華機械自主研發的“高速橋式龍門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憑借其優越的性能斬獲行業最高獎——“CCTM2018春燕獎”;明匠智能機器人靠智能程序服務于國內外企業;百盛生物依靠科技研發成為全國最大的葡萄糖酸鈉生產基地……
新舊動能轉換就是一場全方位的變革,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兗州不斷完善創新機制,鼓勵扶持企業加大自主研發能力,推進技術裝備更新、工藝革新和產品創新,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穩步前行。
自去年以來,兗州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工業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的“兗州路徑”越走越清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